蒋巷村原来是怎么样的?常德盛怎么把蒋巷村变成现在这样的?

2025-05-23 12:16: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世纪60年代的蒋巷,河浜泥塘星罗棋布,茅草坟堆遍野,田块零乱不平 常德盛带领着农村人民靠一根扁担两只筐,将1200亩低洼田填高了1米,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
农业上去了,但致富村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九十年代中期,常德盛提出了“三业并举,两手齐抓,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科学发展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道路上,他摔过跟斗,可没有气馁,在新产品一时难以打开的情况下,发扬“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说”的精神,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一年四季坐辆面包车,常常凌晨一、二点钟启程,本省范围内总是赶在对方上班前抵达。

这几年,常德盛注重工业企业的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和诚信经营策略。自1995年起,蒋巷村每年投入技改资金在1000万元,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发深度产品和外延产品,逐步形成了以C字型桁条、钢柱等钢结构为主导产品的20多种配套系列产品,走轻重钢结构一起上的发展路子,并在生产能力上迅速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常盛集团走强强联合之路,加盟江苏金土木建筑集团公司和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同时,用现代企业方法管理企业,实行诚信经营,目前已建成江苏省轻质建材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常盛牌钢结构产品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并获得上海钢结构项目最高荣誉奖——金钢奖,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