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王之涣在盛唐时期的名气很大,那么有多大呢?

那么有多大呢?
2025-05-23 01:12: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可以说王之涣在盛唐时期是无人不知的,就像是这个时代我们无法忘记的民族英雄,可见王之涣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名人了,甚至身处在皇宫内的皇帝也知道他的名号。

王之涣给世人留下了不少经典故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旗亭画壁。当时天上下着鹅毛大雪,正是诗人们吟诗作对的好场景,而王之涣和他的好友高适、王昌龄二人相约饮酒。

三人一起来到了酒楼,适逢酒楼中有四位歌姬表演,于是他们提议看这四位歌姬所唱诗词是谁的,以此来看三人谁的名气最大。第一位歌姬站出来放声歌唱,正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一下子就乐了,畅饮一杯。

第一位歌姬唱完后,轮到了第二位,于是众人又听到的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这次就轮到高适开心了,王之涣心里也开始痒痒了,然后接着第三位唱的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王昌龄乐得都找不到北了,开始调侃王之涣:你这不行啊,都不是你的诗。

王之涣回答道,不要紧,你要知道什么样的歌姬就会唱什么样的歌,你看前三位长相都不算标致,而第四个长得沉鱼落雁,肯定是我的诗。

事实也确实如此,第四位歌姬一出场就赢得了众人的欢呼,她也开始翩翩起舞,嘴中唱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除此之外,王之涣还有一件事让世人熟知并羡慕,就是他五十多岁时,年方十八的李氏看上了他,被他的才华折服,两人婚后更是生活美满。

回答2: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回答3:

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说,那相当于省部级的官职了,属于文职一类的,类似于组织宣传部门的工作,这官职还真是挺大了,名气大那也理所应当了。

回答4:

王之涣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国民诗人,可以说在盛唐时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只是老百姓非常崇拜他,就连皇帝也知道他并且亲自见到过他

回答5:

王之涣,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其性格豪爽,诗风也有点形似诗仙李白那般的豪放不羁!王之涣尤其擅长写边塞风光诗,他最为著名的一首唐诗便是《登鹳雀楼》,这首唐诗被世人赞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作!可以说,王之涣也是因为这首诗而被大家所熟知。同时这首《登鹳雀楼》也是现在小学生必备的古诗之一,传颂度相当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