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提到的“嗔”,是什么意思啊?

帮忙解释一下吧,简单一点哦
2025-05-14 16:40: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回答2:

嗔,指的是:嗔恨心。也就是:嫉妒、恨。

伤害、背叛、怨恨、暴力、杀生,都是嗔恨心的表现!

嗔恨心太重,会导致在肉体死亡之后,灵魂下地狱还债!

回答3: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

回答4:

谈到这个‘嗔’我是深受其害,就今天差点犯了大错,嗔是佛家大戒。害人性命数他最快。嗔心一起嫉妒、抱怨、急躁、怒火、、、等等恶心席卷并出。此时你就是魔的使者了,这还用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