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手法的运用是该文写作的特点。这篇文章记了两件事,一件是陈尧咨射箭,一件是卖油翁沥油;这两件事在文章中不是并列的,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
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是陪衬。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写陈尧咨稍有成绩就自夸自傲起来,就反衬了卖油翁谦虚朴实的美德。写陈尧咨气势逼人,就映衬了卖油翁从容不迫的态度。
由于有陈尧咨射箭这一段作有力的铺垫和衬托,就把主体部分充分地凸现出来了。写陈尧咨射箭作者用“十中八九”简括地加以叙述,而对于卖油翁沥油,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较详细地写出来。
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更加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总之,衬托手法的运用,使得这篇一百三十五个字的短文叙述疏密相间,又重点突出;明白晓畅,又委婉生动;主题思想表达得鲜明突出,又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意义。
扩展资料
文章对两人的刻画最精彩之处当属两者的对话部分,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对两个人物的刻画方法是不同的。对陈尧咨,接连用三个“反问句”凸显其骄横无礼、率真暴躁的性格特点,其“忿然”之情溢于言辞之间。
而对“卖油翁”的对答则轻描淡写,简单得只有“翁曰”二字,至于“翁曰”之时神态如何,心情怎样,作者均未渲染。不渲染其实就是最大的渲染,不动声色之间表现的是老头儿的沉稳老练,从容自若。
酌油术表演之后,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陈尧咨“你亦无他”,自得之情,不难想见。语气词“尔(耳)”的运用更是举重若轻地表达了老头儿的教训口气:这里面实在没什么,小子!不过是手熟罢了,老翁我见得多了!
没被记录姓名的老头儿分明是用“现场表演”在教育陈尧咨这个当时著名的年轻人。卖油翁在文中更是以一名说教者的身份来出现的,作者将这一角色设为“卖油翁”而非“卖油郎”,就在年龄、阅历上赋予了其丰富的内涵,
这丰富的内涵有“过的桥比走的路还要多”的见多识广,有时间沉淀的老练内敛,更有纯熟的酌油之技,这一切,都是老头儿得以说教的资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油翁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