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十堰市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但是我这里可以给您一个非常正确的指标,那就是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
如果听起来难懂,我就给你打个比方,车
一般人出行,通常是坐公交,租车,打的,或者电瓶车自行车等方式,只有有钱人才能自己买车,如果我是一个中产阶级,稍微有点宽裕,可能买辆差一点的车,几万块钱,加上每年养车1万5,大概5年的成本是三万多块钱,在一般的二三线城市,出行是比较方便的。如果我觉得买车不划算,每天打的的话,平均一次10元钱,一年可以打三千次的士。这样作为我本人来说,选择性比较强。
但是如果有一天,的士公交都被取缔了呢?要坐车只能买车了,后果会怎么样?后果肯定是汽车的售价水涨船高,因为你的出行是离不开汽车的,除非你提早1个小时出发上班,否则你就只能买车,那汽车的售价可不是调控就可以调住的哦。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如此,因为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市场覆盖率非常的低,这就使得老百姓不得不去开发商购买商品房,这样一来,开发商就自然形成了实质性的垄断,因为此时的开发商之间,就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了,而是相互之间协调涨价互利的关系了。高房价自然又和高地价形成了对敲的关系,房价自然就涨了。
所以,要像治理房价,靠政策打压是肯定行不通的,而且政策的方法无非就是缩进信贷,和加税。前者是让本来买的起房子的人买不起,后者是让买得起房子的人增加购买成本,房屋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就算把开发商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把房价逼下来后,一旦有人跟进购买房屋,房价又会继续涨回去,根本不能够达到治标治本的作用。
而建造保障性住房就不同了,保障性住房是在根本上降低了供求关系,如果老百姓在选择居住条件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两个选择,廉价的保障性住房,和舒适、具有产权的商品房可以选择,那商品房就不可以随意涨价了,商品房就必须凸显自己的优势来吸引消费者,将商品房的居住环境、质量、服务做到最好,而价格也会依照品质来合理化定价,否则,消费者就会选择廉价的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