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刺秦王的那个荆轲在上路时燕国公子唱的歌的原文

2025-05-24 11:29: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歌》就两句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全文是: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回答2: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似乎只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两句,毕竟那时燕国公子都已经"白衣素缟"来为他送行了,虽有高渐离在一旁使劲的击筑伴奏,但唱多了又有什么用呢,两句就够了.
当时那个场面似乎只有骆宾王的诗形容的好."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