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对灵性和宗教传统中修心方法(主要是训练意识和精神)的总称,用法宽泛,目前没有特别精确的定义。佛教的禅定、道教的打坐、基督教的一些特定祈祷、印度教的瑜伽静工等等都可算是冥想。最常见的冥想有三大类:1)聚焦冥想(FocusMediation),主要是将意识关注在某个特定事物、意象、感觉、情绪、部位等等上;2)开放冥想(OpenAwareness),主要是将意识放空,单纯觉察一切,意念不追随任何周遭或内在升起的事物;3)慈悲冥想(CompassionMeditation),主要是心存或散发积极的意念,如祈祷、祝福等等,藏密施受法也属此列。多数传统都使用这三类中的某类方法,也可能三类都使用。
禅定是佛教用语,可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禅修技法,再一个则是指入定的状态。在指禅修技法的时候,狭义上来说,禅定只用来指代汉传佛教中禅宗一派的冥想技法,以止(停止思绪和意象的技法)和观(觉察思绪和意象的技法)两者为主;宽泛上来说,也可以指代佛教其他宗派甚至印度教的冥想技法(因为印度教和佛教渊源深厚,修法有相通之处,不过其实印度教的修法是要更复杂些)。至于禅定状态,语言上就不太好描述,这是神秘主义体验的共同特点,即超越语言的描述。如果一定要说,可以暂时理解为过去不追、未来不升、安住当下、了了分明的清明状态。禅定也有层次,各层次感觉可能不同。
清明梦与禅定和冥想之间都没有关系,是睡梦中的事,而冥想和禅定时,人都是处于清醒状态。清明梦也没有什么宗教渊源,基本上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简单来说,当一个人在梦中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他做的这个梦就可称为清明梦。清明梦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很多人可以通过各种训练获得做清明梦的能力(比如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不断利用某些特殊物件检查现在是否是现实,并将这种习惯带入梦境)。清明梦也有不同程度,有些人只是隐约感到自己在做梦(比如不知道在做梦,但知道自己此时能飞或者能隐身),有些人则不仅仅有意识,甚至还可以操纵梦(比如刻意变换场景、人物)。
催眠与前三者又都完全不同,因为不论冥想还是清明梦,当事人都处在一种自控状态下,而催眠时,当事人是处在失控或半失控状态下,有点类似于进入了真正的睡眠状态。催眠一般采取各种语言和肢体诱导技术,使当事人进入一种半梦半醒的恍惚状态。被轻度催眠时一般当事人有明确意识,甚至感觉不到自己被催眠,只是觉得很放松;被深度催眠时当事人则完全丧失自主性,甚至会产生负性幻觉(即看不见其实存在的东西),也可能对催眠师言听计从还没有意识。不过人有不同的催眠易感性,不是所有人都能被深度催眠。精神分析中有用到催眠技法的,但其实催眠是更古老的东西,也谈不上什么特定源头。
禅定:一念不起,三际托顶
冥想: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