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专家请进!求正解!大家能看出建筑上的这五只小兽分别叫什么吗?(有图)

2025-05-13 21:22:4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龙避邪”千年演变,各历史朝代在使用上并无定则,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至清代“避邪物”始成定制。规定:翼角处“骑凤仙人”之后的“走兽”皆用单数,数量最多可达11 个。如最高等级的殿宇,故宫太和殿的垂脊兽的数目就是11 个。而地方建筑物上的“避邪物”则自有习惯,而且南北地域各有差别,多不遵守官制,走兽造型亦生动活泼、曲线优美、气质精秀、朴拙浑厚、神态各异其趣。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 条正脊,8 条垂脊, 4 条围脊,总共有13 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 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 只,8 条脊就有8 只。在垂兽前面是1 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 只。8 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 只,4 条围脊共8 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 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 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 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 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 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
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有这样一个传说:齐国的一位国君,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这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不仅宫室建筑存在着吻兽,地方建筑也有很多吻兽。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官式与地方吻兽的不同,官式的吻兽雍容大度,规制统一 ,形象优美 ,制作精良 ,各样正吻龙的眼、鼻、耳、唇、牙、尾 ,做法逼真统一 ,小背兽做的精致 ,身部鳞片大,龙腿鳞片小 ,龙尾鳞片逐渐缩小。个个造型优美 ,令人叫绝。而地方的吻兽则样式千变万化 ,手法自由怪异。显示着地方工匠鲜明活泼的艺术个性。如隆国殿、金刚殿、瞿昙寺殿正吻,龙口形夸张,口中吐出长舌 ,眼、鼻、耳做法各有不同,龙尾做法更是随心所欲 ,卷毛也是自由发展 ,总之无规矩可言。一般无背兽 ,无剑把 ,鳞片小,不如官式自然。唇尖、眉毛、卷毛等突出部位多,容易磕碰掉落。

回答2:

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用九个来举例,它们依次是:鸱吻(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这些小兽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1.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
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4.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5.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
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7.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传说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传说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9.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回答3:

发布时间:[2008-9-17]
北京宫殿脊上均有一排动物,排列的顺序是龙、凤、狮、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和骑凤仙人。最后一位骑凤凰的仙人是谁呢?这要从金朝说起。金朝章宗是位风流皇帝,他的爱妃李妃也是一个超群的才女。有一年八月十五他们在琼华岛的瑶光殿吟诗作乐,章宗说上联:“二人土上‘坐’”,李妃马上答道:“一月日旁‘明’”。章宗大喜,夸李妃才华出众。李妃说:“正因我偎身于圣上身旁,才得此荣光。”次年他们生下一女,章宗赐名为明月公主。
这明月不但和李妃一样聪明美丽,而且喜好音乐,会吹箫,再经宫廷乐师指点,就更是精上更精了,闻名宫廷内外。章宗为明月公主在西山专门修建了一座凤楼,让公主有个优雅的环境专门钻研音乐。有一天,明月公主正在凤楼上临窗吹箫,箫声悠扬响彻天际。忽然空中似有和声飘来,隐隐约约,若远若近。明月公主心中诧异,就停吹而听,那和声也随之而停,只有余音袅袅不断,越发感到美丽动听。明月被这乐声搅得神魂意乱,茶不思、饭不想,只是呆呆地向天空张望。太阳下山了,弯弯的月亮挂在了天上,浩瀚的银河中,一颗星星变大变亮,后来变成了一只凤凰飞在天上。凤凰身上骑着 一位吹笙的英俊少年,直 来到凤楼窗前。明月打开窗户,少年和凤凰均来到屋里。
少年说他的名字叫青风,是玉皇大帝的十三子,曾奉旨与明月同在朝廷为玉皇整理乐谱。时间长了,俩人就产生了爱情,玉帝发现后把明月打入人间成为了公主,青风被压在望儿山下成了潜龙。如今,十七年已满,玉皇答应把他放出来,与明月再续前情。明月不知是真是假,于是请他吹一曲听听。青风吹笙,明月吹箫,二人的曲子合起来使凤凰起舞,百鸟齐鸣,真是天籁之声。一个时辰后,音乐停了,青风起身告辞。第二天,明月把昨晚的事禀告了金章宗,章宗大喜,马上派人到望儿山去找青风。御史在望儿山前摆上香案,供上高香,只等青风显身。高香烧了一天一夜不见动静,明月公主沉不住气了,亲自点燃了三支香,对着望儿山说:
天宫不许谈俗事,人间俗事天安排,
笙箫合奏情人曲,留予凡尘福自来。
说完这四句话,明月拿出箫来吹。这时清风徐徐,漫山遍野均起了合声,在场的人听后均如喝醉酒一般。这时,云端中飞来一只凤凰,上面坐着吹笙的青风。他把明月抱上凤凰,两人一块飞走了。飞到哪里去了呢?听说就落户在凤凰岭。明月公主随青风太子落户在凤凰岭,不愿回宫受天规约束,也不愿意到皇宫受礼教羁绊,过着非神非贵的凡人生活。这让金章宗和李贵妃十分想念,派人到凤凰岭去找,让他们二人回皇宫享受荣华富贵。任凭派去的人怎么喊,山里也只听到山乐缭绕,遍找无人来应。章宗没有办法,只好暂在山下驻跸,等待明月和青风的到来。春天来了,满山桃花,只听桃花丛中的歌声响:
不羡皇宫不羡仙,但求夫妻永团圆,
箫笙合奏度日月,你恩我爱共千年。
金章宗久等公主不来,只好回中都了。后人将他住的院子叫黄普院,后又改称为明照洞瑞云庵,还是希望明月公主光临。金章宗完颜璟思女心切,命人把青风骑凤凰的形象雕成像,制成琉璃塑件镶在房脊上,以表示他时刻盼望明月和青风回宫之心。
这就是皇宫屋脊上为什么雕仙人骑凤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