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请朋友们帮帮忙,我该怎么处理?

2025-05-03 00:20: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排卵期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雌激素水平不足引起,治疗用小剂量雌激素补充疗法,虽有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差,且易复发。
排卵期出血,又称月经中期出血,或称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正常量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疼痛。本病的临床表现:(1)子宫出血:有排卵的月经周期中出现排卵期子宫出血,出血量少,有的仅有表现咖啡色分泌物,一般2-3天即可自行停止,最长7天。
偶尔多似月经而误认为一月有二次月经。(2)腹痛:周期性月经间疼痛、疼痛可很轻微,也可呈严重的痛经型,一般持续几小时,个别患者可持续2-3天。(3)不孕:可能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错过受孕时机而致。
月经周期是指两次月经相隔的时间,也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止,称为一个周期。大多数妇女的月经周期在28—30天左右。月经周期内有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排卵期在月经周期的中间,排卵期的推算方法是月经周期天数减去14天。排卵期的女性,激情、快乐、聪明而充满活力。排卵期中医称为“经间期”又称氤氲期(烟云弥漫之时)。是阴转阳的转化时期,阴血是基础,阴精充盛、精化为气,阴才转化为阳。排卵期出血的主要病机是阴虚内热。肾阴不足、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而出血。治宜滋肾阴清虚热为主。可选用:女贞子、旱莲草、熟地、生地、赤芍、地骨皮、阿胶、甘草、百合,水煎服,按其体质寒热虚实增减其药与量。此外,必须合理休息,忌剧烈活动,饮食忌辛热之品,宜吃清淡富有营养之物。心情忌急躁恼怒,必须平静怡悦。

细菌性阴道炎病原学
加特纳菌属是一种单一菌的菌属。是一个新发的菌属,加特纳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部分变异成为球菌样小杆菌,菌体小,两端呈园形,无荚膜,无鞭毛,营养性厌氧生活,部分 专性厌氧。菌体长0.3-0.45μm,宽0.1-0.2μm,形体比乳酸杆菌小,呈多形性。培养的最适pH值6.0-6.5,在pH值小于4.0, 不能生长。不产胺,也不产生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H2O2抑制试验阳性。糖发酵产物主要是乙酸。电镜下显示细胞壁的薄片有迭成的结构,并含有脂多糖。

正常阴道菌群绝大部分由各种兼性厌氧的乳酸杆菌属组成,如乳酸杆菌、金氏乳酸杆菌,这些菌种产生乳酸,过氧化氢及其他在调节阴道菌落时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患细菌性阴道病的病人阴道内不存在或仅少量存在上述菌属。

细菌性阴道炎传播途径
细菌性阴道病可以通过性传播,但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加特纳菌是正常阴道菌群中的组成菌,患有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菌群失调,是由于阴道菌群失调引起发病,还是由于患细菌性阴道病而引起菌群失调有待进一步研究。

细菌性阴道炎发病机理
正常阴道内寄生着乳酸杆菌,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及大肠杆菌以及厌氧的消化链球菌属、消化球菌、厌氧乳酸杆菌、类杆菌等,这些菌保持一定的比例,维系着阴道内生态平衡。正常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每毫升有106个菌落形成单位。

正常育龄妇女,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其表层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非常有利于兼氧乳酸杆菌的生长,这种细菌占阴道的90%以上。这种乳酸杆菌大量存在,就抑制了其他致病菌的生长。在阴道形成了一个正常的生态平衡。

当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上皮萎缩,细胞糖原减少,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用碱性液体过度冲洗阴道,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性乱,性交频繁(因精液pH为7.2-7.8)等导致致病性厌氧菌和加特纳菌大量繁殖,引起阴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失调。兼氧性乳酸杆菌减少。最终导致细菌性阴道病。

由于厌氧菌产生的脱羧酶,可激发加特纳菌产生某种氨基酸,产生挥发性胺类,释放出难闻的鱼腥臭味,胺类使pH值升高,又抑制乳酸杆菌繁殖,粘附有细菌的阴道表皮细胞脱落,使阴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本病。由于菌群紊乱,阴道炎症并不明显,分泌物中白细胞减少,因此称细菌性阴道病比阴道炎更恰当。

细菌性阴道炎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或灰绿色,面糊样稠度,有气泡。

2.鱼腥样气味,性交后臭味更重。

3.阴道及宫颈检查无明显异常。

细菌性阴道炎实验室检查
1.阴道pH值升高,5.0-5.5(正常人pH4.0-4.7)。

2.胺试验有鱼星气味。(用10%KOH溶液加入分泌物中,可嗅到“鱼腥”样氨味,这是胺遇碱后放出氨所致)。

3.阴道分泌物涂片可找到边缘不规则的线索细胞(变性的上皮细胞),其表面有特殊斑点或大量细小颗粒,如撒上一层面粉,革兰氏染色见许多球样小杆菌,无乳酸杆菌或乳酸菌极少。

4.阴道冲洗液中琥珀酸盐/乳酸盐比值≥4.0。

5.加特纳细菌培养及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非化脓性灰白色粘稠阴道分泌物。

2.阴道分泌物有鱼腥样气味,性交时或性交后加重,胺试验阳性。

3.阴道分泌物pH升高,5.0-5.5。

4.阴道分泌物涂片找到线索细胞。

以上四项指标中必须具备2项或两项以上才能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二、 鉴别诊断

1.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外阴阴道瘙痒,奶酪或豆渣样白带,阴道壁有白色假膜,真菌检查阳性。

2.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味恶臭,可有尿道炎,膀胱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及巴氏腺感染,偶有肾盂肾炎,可有血尿。宫颈充血,水肿及出血,呈莓状外观,滴虫检查阳性。

正常阴道 细菌性阴道病 真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病原菌 非感染的乳酸杆菌占优势 阴道加特纳菌厌氧菌 白念珠菌和酵母菌 阴道毛滴虫
典型症状 无 恶嗅的分泌物 外阴瘙痒分泌物多 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外阴瘙痒
分泌物量 不定,常少 中等 少量至中等 大量
颜色 无色或白色 白色或灰色 白色 黄色
粘稠度 絮状,非均一性 均匀的,低粘度的附于阴道壁 凝结,成块 稀薄,泡沫状
外阴,阴道上皮炎症 无 无 阴道上皮,阴道口、外红斑,外阴炎常见 阴道和外阴上红斑,斑点状阴道炎
阴道PH值 常为≤4.5 常≥4.5 常≤4.5 常≥4.5
胺试验 无 存在 无 可能存在
显微镜检查 正常上皮细胞,乳酸杆菌占优势 线索细胞,白细减少,大量混杂菌落,加特纳菌数量超过乳酸杆菌 白细胞、上皮细胞,酵母菌菌丝体或假菌丝体占优势 白细胞,有症状病人见活动毛滴虫,无症状者不常见

细菌性阴道炎治疗
1.灭滴灵250-500mg,每日2次,连服7日,服药内2日禁酒,孕妇禁用。

2.磺甲硝咪唑1.0g,每日1次,连服10-15日。

3.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7日。

4.氯林可霉素300mg,每日2次,连服7日。

5.氨苄青霉素0.5g,每日4次,共7天。

6.可用1%乳酸或醋酸溶液作阴道冲洗,以恢复正常生理环境,抑制细菌生长。

7.乳酸杆菌疗法与乳酸杆菌制剂,国外使用乳酸杆菌疗法,主要用于阴道冲洗和制成栓剂置于阴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