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唐朝沿袭隋朝的三省制度,并进一步发展为三省六部制度。丞相权力一分为三(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各司其职,相互牵制,从而加强皇权。但是这种机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皇权,因为如果中书省认为有些诏令不合理,可以退回给皇帝。
唐中宗不敢通过中书省发下任命官吏的诏书,而改用它法,正是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制度都有两面性,三省六部制度可以弱化相权而加强皇权,单是也同样可以制约皇权。
至于A.则是不正确的。C也不对,唐中宗时期虽然皇帝有点懦弱,但是唐朝处于上升期,所以皇权还是明显的存在的。 D.本身没有错,只是在这道题目中我们看不出这层意思。如果题目中有唐中宗发下诏书给中书省,而中书省又驳回提出修改意见,那么D选项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封建社会皇权和相请权的矛盾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历史。因此,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质则是对皇权的一定程度的制约。
仅供参考。
B,中宗时候,安乐公主受宠,经常卖官鬻爵,为了让她父亲通过,经常手捂着内容让她爸盖章,所以,那时候,中宗也知道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但是仍然通过了,用了这个方法,皇权并没弱化,反而是强化了,因为在其他时候,这些官职甚至不可能通过。
一般而言历史题目不可能答案很片面,而且最后指令还是成功了,后来(如明朝),内阁由退还皇帝旨意,拒不执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