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煮茯苓粥

如何煮茯苓粥
2025-05-18 11:03:2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茯苓粥的做法:
1.准备材料,茯苓,山药,红枣,大米。家中如果有粳米,代替大米更好。
2.茯苓清洗干净后,稍微压碎些,山药去皮切块。(茯苓再压碎一些更好,压成粉末也是完全可以的)。
3.准备煮粥用的锅,今天我用电饭煲煮,将洗干净的大米,红枣,茯苓,倒入锅中加适量水,开启煮粥功能。
4.煮到一半时间时放山药。大概十五分钟,具体试自己家的煮锅决定,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煮。
5.煮好了就稠稠的。
6.盛一碗出来。
7.撒上红糖吃更美味。

回答2:

茯苓山药粥做法:茯苓20克,香米2把,糯米1把,金丝小枣8个,红薯半个,铁棍山药半条,总量在三碗即可。山药、红薯去皮,茯苓打成粉,小枣洗净;锅里放适量的水,把香米、糯米和枣、山药和红薯都倒入锅中,开煮粥档煮十五分;把茯苓粉倒入继续煮十分钟;起锅关火,即可食用。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切记:茯苓与土茯苓名称相似,因此易混。土茯苓是菝葜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外皮黄棕色或灰褐色,与茯苓完全无关。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回答3:

茯苓粥
三苏长寿秘方:“茯苓粥”此药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此后,他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并制作了“茯苓粥”。后把此方告诉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全家服用。
菜品特色
三苏长寿秘方:“茯苓粥”此药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此后,他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并制作了“茯苓粥”。后把此方告诉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全家服用。
简介
【来源】民间方
【制作】先将红枣温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做法
取茯苓15克,同粳米50克煮粥,每天1剂,清晨空腹服。
营养价值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的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肥胖、平日饮食不节导致的痛风,或者局部肌肉、关节轻微的疼痛。另外还兼有美容作用。

回答4:

菜系及功效:心调养食谱 脾调养食谱 利尿食谱 神经衰弱食谱
工艺:煮
茯苓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
辅料:茯苓30克,枣(干)30克
茯苓粥的做法:
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健康提示
效用:健脾补中,利水渗温,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燥失眠等症。
脾调养药膳
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