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费为什么按照房屋面积收费?公摊面积给供暖了吗?

2025-05-18 14:18: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事情是不能用“常识”去判断的,作为东北人的我,几乎每年都要跑那么一两次的供热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给出的说法,耳朵都听出老茧了,我来以他们的口吻与你说说供暖的那些事。

在我们东北,一般十月中旬开始供暖,一般到第二年的五月份开始暂停,其他地方不知道,我们这里的供暖价格是不到三十元的。供暖费用是按照建筑面积缴费的,我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要按照建筑面积供暖。听完工作人员的回答,我认为还是有些道理的,他说建筑面积也是属于产权之内的,虽然建筑面积内没有架设供热管道,但基于室内温度的挥发,建筑面积墙体也是会受到供热温度的保护,也算是供热覆盖区域,所以才按照建筑面积来收费的。

如果在东北呆过,就会知道供热是可以“报停”的。什么是报停呢?就是这户人家没人居住,冬天不想全额缴纳取暖费,就可以申请报停,只要自己的楼房不处于顶层,不处于底层,不靠山墙,那么就可以收申请报停手续。而所谓的报停并不是可以免除所谓费用,基于供热管道的热能损耗,报停的用户也必须缴纳30%左右的费用。也就是说哪怕我们对供热进行了报停,也要收费,而这种费用就是因为“管道传输的热能损耗”。实际上,这个热能损耗其实与建筑面积吸热损耗是一个道理,虽然供热的面积不是建筑面积,但建筑面积也是覆盖了供热区域的,所以要收费。

此外,我在山东那会儿,我们公司租赁了某集团的写字楼,因为公共区域较大,我们公司的使用面积才70多平,但公共区域划分却分给了我们70多平,而且是整个楼层的公司均摊,那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使用面积只有70平,但取暖费却要缴纳140平的。如果说句良心话的话,那70平的公摊面积也是供应暖气的,只不过我们的实际使用面积较少罢了。而这其实并不是供热公司的错,只能说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错。他们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占得太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供热公司在规定收费时,也是按照相应的文件执行的,以商品房为例,销售时计算的时建筑面加实际面积,那么供暖收费的依据也肯定是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这几乎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大家都这么收取,最后也就变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以东北为例,小区供热的主管道是从楼道进入的,然后分户到各家,假设这一单元的用户都不使用暖气,那么供热公司也是必须要对楼道进行供暖的,倒不是说供暖公司有爱心,而是怕管道出现问题,一旦管道出现问题,维修一次是很贵的,而且很容易造成住户家的装修被水侵,这损失可就大了。所以,为了避免供热公司的损失过大,这才把建筑面积都计算在内。

回答2: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北方的供暖季也开始了。很多人在缴纳供暖费的时候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大部分城市供暖费是按照房屋建筑面积收取的,像西宁这种按套内面积收费的城市还是少数。这就使得大家在缴纳取暖费的时候产生了不满,因为公摊面积普遍在10%-30%之间,一套100平米建面的房屋就需要承担10㎡-30㎡的公摊面积取暖费,而公摊面积实际又是不供暖的,供暖季一平取暖费20元的话,相当于多缴纳200-600元的取暖费。

如果按照套内面积核算取暖费,那么这200-600元的取暖费就省下了,那么为什么取暖费要按照建筑面积收取呢?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了?其实集中供暖的雏形实际是一项社会福利,到今天为止,集中供暖依然带有“半社会福利”的色彩,按照建筑面积收费只是为了方便计算;很早以前我国是不存在集中供暖一说的,那时候部分北方城市以单位职工为成员形成的小区也有单独供暖的情况,但是基本上都是本单位利用生产余热进行供暖,算作是对本单位职工的一项福利,同时也算是生产余热再利用,充分利用能源。那个时期很多单独供热单位的小区不向住户收费,或者只是象征性的收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城市为了保障居民在冬季能更好的生活,开始实施统一供暖。但是统一供暖存在一个成本问题,一是前期供暖管道的联网建设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二是取暖费都是在供暖前一次性收取的,但是煤炭的价格在三四个月的供暖季有涨价的可能性。

以上两个原因就造成没有企业愿意接手这“烫手山芋”,于是各城市接手集中供暖的责任就落到了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的国企手中。虽然现在各城市的供暖企业中也出现了民营企业的身影,但是直到今天,集中供暖依然带有“半福利”的色彩。说供暖企业不赚钱是假的,毕竟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供暖企业其目的都是盈利,不可能完全牺牲自己企业的利益来给民众无偿供暖。但是供暖企业的赢利点不会太多,而且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财政补贴。值得注意的是供暖单价并不是供暖企业自行制定的,而是由当地物价局统一制定的。物价局在制定供暖单价的时候大多根据往年供暖时煤炭消耗总量、当年煤炭单价核算出一个能源消耗的总额,然后除以预期供暖总面积,再在此数值上上浮一定空间作为供暖企业的盈利空间,供暖单价由此便得出了。

由此可见,以建筑面积收费仅仅是为了方便计算供暖面积而已。其实物价局也可以按照套内面积计算取暖费单价,只不过会更麻烦一些,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以套内面积计算取暖单价一定会比按建面计算出来的单价高,实际上一套房子按照套内面积计算出来的取暖总价是与现在的计算方式持平的,并没有什么差别。举个例子讲,假设某市预估供暖季煤炭消耗总成本是2亿,该市供暖建筑面积是10000平米,那么供暖单价是20元/平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取暖费就是2000元;这时我们换一种计算方式,10000平米的供暖建面实际套内面积是8000平米,那么供暖单价就是25元/平,那么建面为100平,套内面积80平的房子的取暖费依然是25元*80㎡=2000元。其实住户既没赚便宜也没吃亏。

供暖并非“暴利行业”,有些供暖企业还在亏损,有些依然要依靠财政补贴我们可能会认为一户供暖费少则1000左右,多则三四千元,看上去供暖企业做的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除了上文我们说到有些企业在前期供暖管道联网建设中花费了大量成本、供暖季煤炭价格不稳定等两个可能导致亏本的因素以外,其实亏本或者赚钱还有其他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寒冬消耗的煤炭会更多,且往往会被要求延长供暖期限,虽然延长供暖期限后政府会给予供暖企业一些财政补贴,但是其实企业付出了更多的人工成本和维护运营成本,有时候真的“得不偿失”。

所以总结来说,以建筑面积收取取暖费并不会增加一套房屋取暖总额的费用,仅仅是为了方便计算而已,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回答3:

国家采暖设计规范中!设计热负荷的单位为建筑面积!所以大部分城市采暖费按照建筑面积!部分城市采暖费按照套内面积是将按照建筑面积采暖费提高百分之10左右后再按照套内面积收取采暖费(如果房产证没有套内面积就按照建筑面积90%)收取!

回答4:

公摊面积没有供暖,取暖费按照房屋面积收费,是因为要给整个家里供暖,而且采暖公司本来是垄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