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不用太担心缓刑的可能性很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刑法第15条第1款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主观上,过失犯罪在认识因素方面表现为实际认识与认识能力相分离;在意志因素方面表现为主观愿望于客观结果相分离。客观上,过失犯罪要求危害结果已经实际发生。换言之,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不存在犯罪未遂状态。
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疏忽大意的过失首先要求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危害结果的责任和能力。其次要求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司法实践中,在作为犯罪时行为人有意识地违法自己的职责,但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却未予认识;在不作为犯罪时行为人不仅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未予认识,而且对其行为本身也没有认识。最后,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原因是行为人的疏忽大意。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虽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客观上,行为人在对其行为引发的危害结果可能性已经能够明确认识到;主观上,行为人对自身的能力高估,对客观条件认识不足,自信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2、过失犯罪的处罚依据及原则
根据刑法第15条第2款的规定可见,我国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基本原则,处罚过失犯罪属例外,即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多数国家的刑事立法规定有过失犯罪,但地位显次于故意犯罪,法定刑远轻于故意犯罪。在理论研究上也未能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日趋复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密集问题已经呈现。在生产、生活中行为人未尽严格的谨慎注意义务,严重的不负责任,对人民的人生财产安全漠不关心,致使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损失而未能避免。这是对过失犯罪处罚的主观基础。而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人处罚,不仅能对行为人起到特殊预防作用,对其他人而言也能起到充分的一般预防作用。因此,行为人造成的现实的危害结果是对过失犯罪处罚的客观基础。
对过失犯罪处罚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其次严格执行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的法律性原则规定;最后在同样危害结果情况下,处罚过失犯罪应轻于故意犯罪。
看情况
你锯树,砸死了共同工作的(不是你邀请来帮忙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但是因为都是施工人员,死者自己也有责任,所以你的责任会轻很多。甚至很可能无责。
你锯树,砸死了你邀请来帮忙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且你的责任很大。
你锯树,砸死了过路的人。过失致人死亡罪,你的责任比前面那个要重很多。但是如果你在施工之前,设立了安全带、隔离带、警示牌。死者越过安全带进入施工范围,那么你责任要轻得多。
死者锯自己的树,或者偷锯别人的树,砸死了自己。这个谁都没责任,该负责的已经挂了。
死者受雇锯树,砸死了自己。这个雇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需要承担死亡赔偿金等赔偿,但是基本不会有刑责。除非原本就是要倒塌的树,雇主没有尽到提醒义务,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雇主要担责。
死者受雇锯树,雇主存在明显的故意行为,导致死者死亡的。可能涉嫌故意杀人罪。
联系,我发空运回成都,物流费我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