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位于黄河以东,为何不叫河东省?

2025-05-14 00:19: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其实,古代把山西被称为河东,也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人划分地界,多以江河为界。比如长江进入安徽省后大致向北流去,就分出东岸和西岸,古人就把长江东岸称为江东,江西岸称为江西(主要是今安徽省长江西岸地区,与今江西省无关)。

黄河也是如此,黄河在内蒙古托克托县附近出现大转折,呈一条直线向南流去,在今山西省风凌渡再折向东流向大海。古人就把黄河以东称为“河东”,黄河以西称为“河西”。

此时的河东,还不包括整个山西省,主要是指山西省内黄河以东、汾河以西的吕梁山区。秦统一后,今山西省境内设有四个郡,晋北的雁门郡、晋中的太原郡、晋西南的上党郡,以及晋西南的河东郡。

到了唐朝,“河东”的地理概念,就基本上包括山西省了,甚至还包括河南省最西部的灵宝、卢氏等地。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十道,河东道的得名非常简单:位于黄河以东,故名。

从此时起,山西省全境就基本上可以称为河东了。在唐末,河东节度使是天下一线重镇。五代梁、唐、晋、汉、周,不算开头的后梁、收尾的后周,中间三个王朝全部发迹于河东。晋王李存勖割据河东,与统治中原的梁太祖朱温争天下,最终在923年灭掉梁朝统一中原。

明朝统一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元朝“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的基础上,设“山西等处行中书省”,不再用“河东”。历经六百多年至今,“山西”成了山西省的省名,“河东”则不再使用了。

回答2:

真实的河东和山西其实两回事,河东人这个名词不过是最近三四十年退出历史舞台的名词。
山西的意思太行山以西,河东的意思是黄河以东,是关中地区中原三河的一部分。以前的广义上山西是不包括河东地区的,只是现在行政区划把河东地区划入了山西。
现在的山西大部分地区都不是河东地区,河东地区是中原的组成部分,属于关中地区的一部分,无论是气候还是文化风俗与山西其他地方都是差异非常明显的。所以以前河东人是河东人也说是中原人,山西人就是老西儿,不是一个族群。河东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农业发达,以小麦为主要作物,正儿八经的山西老西儿以山地为主,气候高寒干燥,农作物以耐寒耐旱的高粱为主。
河东地区只是今山西省下辖的临汾市和运城市的范围,而在古代河东地区要么属于西安、洛阳的下辖,要么开设平阳府自治,类似于今天的直辖市或者特区的地位,与太原府互相独立,只是到了明代把平阳府的归属划到了当时的山西地界,但是依然开府自治。
直到80年代把原来的晋南行署撤换成现在的临汾市、运城市划入山西省,河东地区这个名词才算是走入历史终点。两千多年的独特地位,让河东地区的文化风俗同关中地区,也就是西安、洛阳地区,而不是山西的文化体系。只是山西借用河东晋文化作为宣传手段,用河东的历史的底蕴来代指山西文化。
山西除河东地区都是晋语区,文化风俗更多是受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河东地区却是中原官话汾河片,现在的临汾人、运城人与山西其他地方的人方言并不互通,生活习惯,文化风俗也差别极大。古代河东是中原地区,山西则是边关地区,或者就是游牧民族的控制区域,尤其是大同地区。
古代的老西儿都是晋语区的人,不是河东人。所以河东是河东,山西是山西。到今天为止,临汾运城依然与山西其他地方联系不紧密,都是一口类似西安口音的语调,人口组成也以关中地区的陕西人、河南人和河东本地人为体系。
而地道的山西人由于受游牧文化影响比较明显,晋语的口音就非常重,老西儿就这么来的。文化归属,晋语区文化受魏晋北朝文化影响比较明显,语言也融合了游牧民族语言的特点,典型就是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和独立于汉语发音的老西儿腔。

回答3:

在古代人们把位于黄河以东的山西叫做河东省。元朝的时候,山西省设立中书省,所以河东省在当时开始就一直叫山西。

回答4:

因为在元朝的时候朱元璋把河东省改为山西省,所以河东才不叫河东而叫山西。

回答5:

山西在太行山以西,所以就称为山西,而在古代山西也是称为河东省,只是后来被山西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