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据骆秉章奏稿有三四万人。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兵来到对岸,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南字营都司王松林到太平军营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其中,石部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编,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驻扎大树堡。后来,两千人中有七百人过河,遣散或被杀。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夜袭大树堡剩余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杀。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敬佩的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1863年4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三四万人,从云南巧家渡金沙江入川,欲实现多年来“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战略方针。同年5月,石军至泸沽,分兵“越西、冕宁大小两路”一路由小路冕宁县泸沽经大桥至铁寨子、水扒岩、烂泥坪、铜厂、新场至柴打地(今安顺场,下同)。一路由泸沽绕越西,经保安至海棠,翻竹马垭口经擦罗、新场至柴打地。于当月14日(清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黎明石达开身入险域,陷入困境。
石达开沿途发送文告,向彝族各家土司申明大义,要他们“切勿听信谣言,滋生事端”。 同时以重金送给松林地(今石棉县先锋乡松林村)蕃族(今藏族)土司王应元,邛部彝族土司岭承恩。紫打地前有大渡河,后有高山峻岭,左有松林河,右侧越西部重兵把守。隘口险窄,无回旋余地,不利于作战。但石达开以为两土司接受礼物,可以畅通无阻,而仍然率大军到紫打地,未作连续工作,是第一失策。
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石达开大军已到紫打地时,立即调兵遣将,凭借“西南天堑”拦截围攻。派人潜至说服松林土司王应元,邛部土司岭承恩,许诺攻破太平军后,以辎重财物金钱,官位悬赏。因而王应元为清军所利用,斩断松林河铁索桥,阻止太平军走泸定的生路。此时,又遇连日大雨滂沱,两河水陡涨,左过松林河受阻,东渡大渡河未成,加之邛部土司岭承恩用巨石木材堵塞山路道口,断其后路,在这进退维谷之时,石达开怒斩彝族向导二百余人,与彝族人民结下忧怨,是第二重大失策。太平军曾数次强渡大渡河、松林河,均因水势太猛,清军和土司阻击,伤亡惨重而告失败。“战守俱穷,进退失据,粮尽食及草根,草食及战马。兼之病痢流行,死亡枕藉”。清军乘其困境而进攻。清军又令王应元过松林河,岭承恩下马鞍山,两路夹击。6月9日太平军营又被焚毁,死亡千余,坠落水者万余人。石达开率余部七、八千人至老鸦漩(今石棉县农场乡利碛堡)又被彝民所阻,辎重失尽,进退无路。石达开为保三军以身投降,保其所部性命,自转至洗马姑清营,后押成都被害。而三军也未保存,投河自杀。
1863年4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三四万人,从云南巧家渡金沙江入川,欲实现多年来“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战略方针。同年5月,石军至泸沽,分兵“越西、冕宁大小两路”一路由小路冕宁县泸沽经大桥至铁寨子、水扒岩、烂泥坪、铜厂、新场至柴打地(今安顺场,下同)。一路由泸沽绕越西,经保安至海棠,翻竹马垭口经擦罗、新场至柴打地。于当月14日(清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黎明石达开身入险域,陷入困境。
石达开沿途发送文告,向彝族各家土司申明大义,要他们“切勿听信谣言,滋生事端”。
同时以重金送给松林地(今石棉县先锋乡松林村)蕃族(今藏族)土司王应元,邛部彝族土司岭承恩。紫打地前有大渡河,后有高山峻岭,左有松林河,右侧越西部重兵把守。隘口险窄,无回旋余地,不利于作战。但石达开以为两土司接受礼物,可以畅通无阻,而仍然率大军到紫打地,未作连续工作,是第一失策。
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石达开大军已到紫打地时,立即调兵遣将,凭借“西南天堑”拦截围攻。派人潜至说服松林土司王应元,邛部土司岭承恩,许诺攻破太平军后,以辎重财物金钱,官位悬赏。因而王应元为清军所利用,斩断松林河铁索桥,阻止太平军走泸定的生路。此时,又遇连日大雨滂沱,两河水陡涨,左过松林河受阻,东渡大渡河未成,加之邛部土司岭承恩用巨石木材堵塞山路道口,断其后路,在这进退维谷之时,石达开怒斩彝族向导二百余人,与彝族人民结下忧怨,是第二重大失策。太平军曾数次强渡大渡河、松林河,均因水势太猛,清军和土司阻击,伤亡惨重而告失败。“战守俱穷,进退失据,粮尽食及草根,草食及战马。兼之病痢流行,死亡枕藉”。清军乘其困境而进攻。清军又令王应元过松林河,岭承恩下马鞍山,两路夹击。6月9日太平军营又被焚毁,死亡千余,坠落水者万余人。石达开率余部七、八千人至老鸦漩(今石棉县农场乡利碛堡)又被彝民所阻,辎重失尽,进退无路。石达开为保三军以身投降,保其所部性命,自转至洗马姑清营,后押成都被害。而三军也未保存,投河自杀。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尚有四万余人。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敬佩的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