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环境的态度怎么样

2025-05-19 21:18: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其实问题简单说,就是如何保证和平环境下,战斗力不下降,装备不落后,军人保持高素质,以及军费的投入比例,战略目标方向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现在又走到了世纪之交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一)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新军事变革的客观要求,为我国争取21世纪的战略主动提供了重要保证(二)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三)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客观要求,为加强我军质量建设、提高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提供了正确指导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步伐,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这种情况对我国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我军不能紧跟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有效地加强质量建设,提高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就难以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安全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特别是一旦发生重大事变,我们不得不在军事上采取断然措施时,就要准备同拥有高技术优势的对手较量。“三步走”战略正是着眼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既科学地设计了我军的长远发展,又充分考虑到了今后一个时期对事斗争、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按照这一战略去做,我军执行军事斗争任务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就能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三四十年的奋斗,我们这支军队就一定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从上面讲的“三个适应”可以看出,“三步走”战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到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中,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这个主题,用大系统思想进行筹划,确实是指引国防和军队未来发展的宏伟纲领。它充分体现了第三代党领导集体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富国强军的雄心壮志,是席治国建军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主持工作近十年来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结晶。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世纪之交,席又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可以说是目标已明、方略已定。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继续推向前进,其中关键又是把年前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是矛盾比较集中、困难较大的一步,也是理顺关系、积蓄力量、打好基础的一步。应当看到,面临多极化的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面临改革开放、发展场经济的环境,国防与军队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走好第一步,对今后的发展关系甚大。我们要在坚持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前提下,锐意改革,开拓前进,把第一步的工作做好、做实,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从建国后的实践看,什么时候把这两者关系处理好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处理得不好,我们就要走弯路、受挫折。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上,认识不断深化,指导更加科学。席在提出“三步走”战略时,特别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进程必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相一致。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建设相协调,两个战略相配套,两个进程相一致。这些重要思想,是我们在处理新时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时必须始终遵循的。在这方面,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认识上的偏差:1.不能脱离国情,片面追求国防的高投入我们讲国防与经济建设必须两头兼顾,但两者也不能平起平坐。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国防的投入会逐年增加,但要一下子增加很多,也是不切实际的。在相对和平的条件下,国防与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这一点我们不仅思想上要很坚定,行动上也要很自觉。2.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国防和军队的发展,既不超越国家经济承受能力,也不能滞后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那种认为和平时期主要是加快发展经济,国防和军队建设放一放没关系的看法,是不对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防建设,必须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在总体上保持一致。如果经济建设上去了,国防建设落后一大截,那么这个现代化就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自80年代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大幅度地减少了经费投入,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自觉“耐”。我国的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从年的15.3%,降到年的9.9%。这十几年中,虽然国防费在名义上有所增加,但是按国家公布的物价上涨指数计算,实际负增长1.08%。 年至年,年度国防费从亿增长到亿,但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却从9.3%下降到8.8%。而年美国的这一比例是16.2%,法国是12.15%,韩国是20.4%。从这一比较可以看出,我们国防费的相对比例是很低的。年我国的国防费合98亿美元,而美国为.8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1/27。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应当说,这个成就的取得,是同减少国防投入,军队坚持“耐”方针分不开的。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保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二)适应建立场经济体制的新条件,搞好政策制度方面的调整改革这些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在改革政策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出抓好兵役制度、士官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后勤保障社会化等方面的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与场经济相适应的、比较完整配套的政策制度。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放到全局来考虑,军地双方也要加强协调。希望地方各级在制定政策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有利于国家和部队的建设与稳定;对国防和军队方面的一些政策制度,地方各级党委和领导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军地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国防领域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搞好,并使之真正落到实处。(三)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要求,裁减军队员额,改革体制编制自年以来,我军在体制编制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改革。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我军战略调整的深入,不少地方还不完全适应。席把解决体制编制问题作为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首要任务,确实抓住了要害。当前正在进行的体制编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1)调整改革装备管理体制;(2)调整改革后勤保障体制;(3)调整改革部队编成体制;(4)调整改革机关体制。通过这次调整改革,在精简员额、收缩摊子、优化结构、理顺关系等方面,将取得明显成效。这次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是自百万大裁军之后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革,也是从国家建设全局、国防与军队建设大局出发所采取的一个重大决策。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新体制已逐步开始运转。要把这项任务完成好,同样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地方机构大量精简的情况下,要安置大批,确实也有很多实际困难。但是,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远发展,还是要千方百计地把这些同志安排好。这样做,就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军队的调整精简。(四)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军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低五少”:“一低”,就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高科技含量低,绝大部分主战装备仍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一至两代。“五少”,就是高性能武器装备少,进攻性武器少,精确制导武器少,侦察、预警、指挥、控制手段少,电子战装备少。这种情况表明,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仍未走出低谷,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呈现出继续拉大的趋势。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三步走”战略把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今后,要认真贯彻“科研先行,需求牵引,突出重点,兼顾体系”的原则,坚持有所赶有所不赶、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研究一些关键技术,尽快拥有几手先进的、顶用的制敌手段,有几项“拿手好戏”,搞出几手敌人害怕的“杀手锏”,带动武器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概括起来,就是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一是核威慑能力;二是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和电子战能力;三是精确打击能力;四是支援与保障能力。(五)改革和加强教育训练,加速培养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现代化国防,打赢高技术战争,关键是要有现代化人才。未来的军事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武器装备处于敌优我劣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下大力抓好官兵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