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会对GDP总量产生影响。
首先看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能反映人口会对GDP总量产生影响
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者们做了许多研究,基本共识是人口老化会降低经济增长的潜力。从1981年到2011年的30年时间内,中国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从工资的角度来看,因为当时中国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多,劳动供给的充足使得中国的工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名义GDP的增长率,工资的增长也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这样,中国的出口产品就非常便宜,不断提升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已经从2011年开始下降,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因此下滑。
关于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机制,也可以从人均产出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经济增长率由人均产出(人均GDP)的增长和人口增长两个因素构成。而全国的人均产出等于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均产出率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乘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抚养率上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率就必然下降,因而导致全国人均产出的下降。抚养率上升伴随着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这个关系,也被计量经济学的国际实证研究所证实。
人口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们再看看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们用了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两种情景进行模拟。基准情景是今后10年内人口结构不发生变化, 第二种情景是今后10年内人口结构按我们的预测发生变化。比较这两种情景下的中国的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就知道经济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研究发现,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几个方向性的变化。第一个就是消费比基准情景要高,第二是投资比基准情景要低,第三是出口比基准情景要低,第四是进口要比基准更高。
出口的变化是最容易解释的,为什么?因为中国劳动人口下降以后,中国劳动力的工资就增长很快,工资快速增长会使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
为什么又会出现消费上升的趋势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老龄化。分析一个老人的消费收入的比例,你会发现事实上老人基本不“挣钱”。他(她)虽然每个月都有收入,但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养老金和子女赡养费,属于社会收入的二次分配,不是一次分配意义上的收入。从国民经济账户的角度来讲,老人基本没有“创造”收入,老人的角色是消费者。因此,老人的真实消费率(消费与老人从生产所得收入之比)是非常高的,或者说老人的真实储蓄率(=100%-消费/生产所得收入)是十分低的。
由于老人的真实储蓄率很低 (或真实消费率很高),所以老人占人口的比重越大,整个国家的消费率就越高。
如果消费率变高,GDP的其他组成部分所占的比率就要萎缩。比如,投资占GDP的比重就会下降。投资比重下降的一个具体原因也与老龄化有关,即劳动人口的下降意味着对住宅地产需求的减速,而住宅需求的减速就会降低投资的增长。最后,由于消费的一部分是进口消费,所以消费率的提高也会促进进口的提升。
通过提高退休年龄、划拨国有股份来弥补养老金缺口
如果测算养老金在今后38年当中(从现在到2050年之间)的变化,就会发现有两个因素将导致很大的养老金收支的缺口:一是转轨成本。所谓转轨成本,就是在从以前的现收现付体制转变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过程中,统筹账户由于部分缴费分流到个人账户,但仍要继续向养老金领取者中的老人和中人支付所承诺的退休金而出现的融资缺口。二是由于抚养率提高,导致缴费人口与领取养老金人口之比下降,从而导致的养老金收支缺口。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今后38年中的前半段,养老金的收支缺口主要来自转轨成本;而在后半段,收支缺口的更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现在约3个劳动年龄的人缴纳养老金来养活一个老人,而到2050年就是约一个人劳动年龄的人的养老金缴费供养一个老人,所以要保持目前所承诺的35%的养老金的替代率,肯定会出现很大的缺口。我们估算,在目前的养老金政策不变、没有其他资产注入养老金体系的情况下,今后38年累计的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可以达到75%的GDP。
人口其实是劳动力的基础,但一国的劳动力除了数量之外更讲求质量,如果从劳动力角度来分析,随着中国人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劳动人口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对促进GDP增长有很大的作用。但劳动人口只是总人口的一部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国人口中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比人口增速减缓更加可怕,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福利与保证,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对经济增长的投资,同时,老龄化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是消费能力不足,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而消费时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人口增速减缓或者老龄化社会对GDP增长是有负面影响的。
但过多的人口其实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加严重,一定的土地、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过多的会使得自然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会随着降低,这样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说不是越多人口越好,也不是越少人口越好,而是在保持一定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维持高素质劳动力在总人口中占据一个比较适合的比例。
回到你的问题,中国的人口现状及未来会不会对GDP产生影响,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会!而且非常严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多年来的遏制,中国早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如何去承受一个发达国家才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尽管最近几年来,中国劳动力的素质相对提高了,但问题在于,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特别是当最后一批非独生子女的70后逐渐走进退休年龄段后,劳动力人口不足的问题将更加明显,而与此同时,人口总数却会在2030年达到顶峰,所以2030年到2040年是中国劳动力人口全面短缺,而社会非劳动力人口处于高峰的时期。中国将面临的是一个劳动力短缺,生产能力不足,社会消费低迷,经济发展乏力的时期。
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在人口方面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很可能一直维持现在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较为合理的比例,而人口数量也不会出现很大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也不会像中国这么严重,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劳动力人口素质在未来几十年内依然要高于中国,这会使美国人口对经济的增长保持相当的促进能力。
英国每日电讯报引用的所谓的汇丰银行的报告,我不知道它这个消息来源是哪家路边社记者。我所能知道的消息是:2011年这则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2日讯(王红娟) 汇丰控股(HSBC)和普华永道(PwC)近日发表报告称,中国到2020年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印度最早可能会在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这两家公司单独发表的报告认为,印度在2050年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报告认为,到2050年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名很可能又会回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前的状态,人口规模将成为决定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
普华永道的报告里认为,从2011年开始到205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这主要归功于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比中国年轻而且经济发展的基数较低。而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则将面临人口年龄老化和增速放慢的问题。报告中说:“中国和印度重新树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主要归功于人口规模庞大。”报告指出,西方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成为世界主导力量主要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汇丰控股的报告中说,到2050年全球30大经济体中将有19个是今天的新兴市场国家。未来30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规模将比目前增大五倍,届时新兴市场国家总体经济规模将超过工业发达国家。报告指出,这对发达国家来说并不是件坏事——因为这意味着世界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将从过去10年平均2%提高到3%。
汇丰控股的报告指出,除金砖四国之外,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埃及、马来西亚、泰国、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也将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行列。而传统的欧洲工业发达国家如瑞士、荷兰和瑞典等国则将因为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低等原因而渐趋没落。】
您看,这两家的分析称2050年超过美国的,是印度。而中国被认为早在2020年就超过美国。
媒体的报道不可全信,也不必一概无视,要带着自己的头脑去分析。若一味信以为真,那就落了下乘。过去半年多以来,你就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过很多类似的、但都并不比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具常识的问题,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基本情况,不要做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了,后者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