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半句是什么?

2025-05-17 22:18:4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半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处: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意思是:指书生只用心于自己的学问,而对书本以外的任何事不闻不问。就是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

这句话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表示对家庭琐事及国家大事不管不顾,只一心栽在书中,讽刺人死读书。也有一种解释是说不被世俗纷杂所扰,只专心读圣贤书。

扩展资料: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面影响

“圣贤书”是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的认知和掌握。有了这些三基后,我们就学会了阅读、观察、分析、抽象、建模和推理。

古人也并不是只读“圣贤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诸葛亮《隆中对》就是“读圣贤书”“知天下事”的典范。

关心家事也好,国事也好都要有条件,就是有相关家事,国事的学问根基,而不是张嘴就说,结果是不切实际,纸上谈兵,满嘴胡话,如果实施,必定祸家误国。

做学问,首先得学知识,认识知识的使用范围,再在学知识中学会方法,得乎其意,运乎其心。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所有的创新都是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理论之上。

已有知识,已有模型的掌握与应用显得非常重要,现实的需要或工效需要促进理论发展,或理论运用于现实。

也就是说,要想做大事,就必须“两耳不闻窗外事”把“圣贤书”专心致志的读好,学好,练好扎实的基本功,锻炼出坚硬的翅膀,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回答2: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半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处:《增广贤文》

一、《增广贤文》简介: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二、释义:

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

三、延伸理解:

从人的志向去理解.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有的爱好钱财、有的爱好权势、有的爱好山水、有的爱好美女、有的爱好收藏,等等.

这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去寻找宇宙人生的本源,也就是宇宙人生的来龙去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认知,其中认知最彻底、最全面的是圣贤人给   我们的答案.

因为圣贤人的品德最高尚、为人最真诚、智慧最圆满,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也就是圣贤书,是我们一生学习不尽的宝藏.

从外面的世界去理解.窗外事,也就是外面的花花世界,霓虹闪烁,非常吸引人、非常诱惑人,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干扰,就很容易被吸引,投入到花花世界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之中去,甚至受到牵引不能出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2%9E%E5%B9%BF%E8%B4%A4%E6%96%87/975763

回答3:

两耳不闻窗外事”下一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语出自明万历《古今贤文》一书。:“天下利病,诸人皆许直言,惟生员不许,今后生生员本身切己事情,许家人报告,其事不干己,輙便出入衙门,以行止有亏革退。若纠众扛帮,骂帮官长,为首者问遣,尽革为民。”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一,从人的志向去理解.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有的爱好钱财、有的爱好权势、有的爱好山水、有的爱好美女、有的爱好收藏,等等.这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去寻找宇宙人生的本源,也就是宇宙人生的来龙去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认知,其中认知最彻底、最全面的是圣贤人给我们的答案.因为圣贤人的品德最高尚、为人最真诚、智慧最圆满,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也就是圣贤书,是我们一生学习不尽的宝藏.

  第二,从外面的世界去理解.窗外事,也就是外面的花花世界,霓虹闪烁,非常吸引人、非常诱惑人,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干扰,就很容易被吸引,投入到花花世界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之中去,甚至受到牵引不能出离.

  第三,从我们自身的能力去理解.我们自身认识世界,眼睛能看、耳朵能听,但是感官是受心的控制,只有制心一处,才能定下心来,逐步深入,学到真智慧.

回答4:

一心只读圣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