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关陇世家出身,太宗外戚,高宗母舅,凌烟阁功臣第一,佐太宗建功立业,居功至伟。受遗命辅佐高宗,打击宗室贵戚及旧贵族集团,大权独揽,权倾朝野。终于招致高宗及新兴平民出身官僚猜忌,被诬告谋反,流放途中自缢于驿馆,家族流放,不得善终。
天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张柬之,大器晚成,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发动神龙政变,扶立中宗复位,重立大唐,功高盖世。因中宗昏庸,不辩明暗,听信主武及韦后谗言,遭贬,并流放,忧愁愤懑而死。
宋:
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莱国公寇准,刚直率真,直谏无数,两代帝王重用。澶渊之战力挽狂澜,奉真宗亲征,不动如山,击退辽军,避免国家蹈靖康之祸,功莫大焉。但执掌朝政,遭王钦若、丁谓忌恨,以“孤注一掷”于真宗前诋毁寇准,使其失去圣心。又因牵连宫廷斗争,牵连遭贬斥雷州,忧病交加,病逝于此,如无宋朝不杀士大夫之祖训,功臣必不得善终。“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明:
明初死于非命大臣数量众多,仅以文武最有代表性二人予以介绍:
太师、中书省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少喜读书,多有智慧谋略,通晓法家,于太祖平定滁州时主动前往拜见,得以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并出谋划策,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佐太祖建功立业,消灭群雄,北逐蒙元,勋功第一。大明立国后被封开国元勋第一,太祖以其比萧何。
晚年因年老无法约束亲友故旧,牵连胡惟庸之案,被御史告发亲友谋反却暗匿不报,以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之由,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