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蒸馏烧瓶是圆形底儿的,常用的蒸馏烧瓶除了一个口儿的,还有三个口儿的(三颈瓶),四个口儿的(四颈瓶)。然而,锥形瓶,是锥形的。区别如图所示,前面为锥形瓶,后面为烧瓶:
2、蒸馏烧瓶是用来分离液体的,而锥形瓶是反应容器。
3、蒸馏烧瓶是一种用于液体蒸馏或分馏物质的玻璃容器。常与冷凝管、接液管、接液器配套使用。也可 装配气体发生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以用其他热浴加热。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3。
蒸馏烧瓶由于需要用于分馏液体,因此在瓶颈处有一略向下伸出的细玻璃管,可用于引流。另由蒸馏烧瓶加热需要堵住瓶口知,必有另一管伸出。蒸馏时最好事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以防暴沸。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之均匀受热。
而锥形瓶是硬质玻璃制成的纵剖面呈三角形状的滴定反应器。口小、底大,有利于滴定过程进行振荡时,反应充分而液体不易溅出。该容器可以在水浴或电炉上加热。锥形瓶为平底窄口的锥形容器,一般皆使用于滴定实验中。
为了防止滴定液下滴时会溅出瓶外,造成实验的误差,再将瓶子放在磁搅拌器上搅拌。也可以用手握住瓶颈以手腕晃动,即可顺利的搅拌均匀 。锥瓶亦可用于普通实验中,制取气体或作为反应容器。其锥形结构相对稳定,不会倾倒。
4、烧瓶加热时使用石棉网(电炉加热除外);锥形瓶外部要擦干后再加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烧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锥形瓶
烧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与烧杯明显地不同。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当溶液需要长时间的反应或是加热回流时,一般都会选择使用烧瓶作为容器。烧瓶的开口没有像烧杯般的突出缺口,倾倒溶液时更易沿外壁流下,所以通常都会用玻棒轻触瓶口以防止溶液沿外壁流下。烧瓶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可以手握瓶口微转手腕即可顺利搅拌均匀。若加热回流时,则可於瓶内放入磁搅拌子,以加热搅拌器加以搅拌。烧瓶随著其外观的不同可分平底烧瓶和圆底烧瓶两种。通常平底烧瓶用在室温下的反应,而圆底烧瓶则用在较高温的反应。这是因为圆底烧瓶的玻璃厚薄较均匀,可承受较大的温度变化。
锥形瓶与烧瓶:化学实验室中的外貌与用法大比拼
化学实验室中,锥形瓶和烧瓶可谓是实验老搭档,但这两位“兄弟”却在外貌和用途上大相径庭,堪称实验室里的“双胞胎”。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它们的奥秘。
外观差异:谁是圆润亲切,谁是优雅高冷
锥形瓶顾名思义,形似倒置的圆锥,瓶口较窄,瓶身向外逐渐扩散。这种独特的造型,让它在混合液体和进行滴定时分外得心应手。而烧瓶则是一位更加圆润亲切的家伙,瓶身呈球形,瓶口较宽,瓶颈短而粗,宛如一位优雅的高冷美人。
用途大比拼: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锥形瓶的主要用途在于盛装液体,进行溶液配制、滴定反应等实验。它的锥形结构使得液体倒出的速度更稳定、均匀,同时方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而烧瓶则更擅长盛装气体或固体,进行加热、蒸馏、结晶等操作。它的圆形瓶身能提供更大的反应空间,瓶口较宽便于气体逸出或固体加入。
实验室“双胞胎”的妙用
虽然外观和用途有些许不同,但锥形瓶和烧瓶在化学实验室中却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在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盛装待滴定溶液,而烧瓶则盛装滴定剂,两者配合默契,精准滴加,成就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选择有诀窍,别让“兄弟”闹内讧
在使用锥形瓶和烧瓶时,也要注意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对于需要精确测量体积的实验,应使用经过刻度的锥形瓶。而对于需要较大反应空间或盛装气体的实验,烧瓶则是更佳选择。
温馨小贴士
初次使用锥形瓶时,记得用手指牢牢握住瓶颈,防止倾倒。
烧瓶加热时,瓶口切勿对准人或易燃物,以免发生意外。
清洗玻璃仪器时,使用专用洗瓶和软刷,避免刮花仪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