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褚太后是一位贤良的太后,没有权力欲望,也未曾建立自己专属的权力阶层,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但是,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东晋诸皇帝年纪轻轻就一个个驾崩而去,也真的是让人感叹!那么,褚太后与武则天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呢?
首先,都是美人中的美人。武则天就不用说了,迷倒了父子两代君王,一定是个大美女,没错的。在抢钱抢粮抢女人的时代里,武则天屡屡被皇家帝王选中,说明了其不是一般的庸脂俗粉所能比拟的。褚太后,也不是一般人。史书记载,她出身官宦世家,生得美丽动人。晋书评价说“聪明有器宇,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可见是天生的国母不二人选。她十九岁进宫,就被选为皇后。
第二,都有君临天下的机会。武则天为了权利,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启用酷吏,屠杀大唐有功之臣,最终在大唐这座庙宇里,沙子掺了一大半,自己干脆称帝了。褚太后,也是一个命苦人。丈夫只做了两年的皇帝,就去世了。皇位传给了自己年仅三岁的儿子。没有办法,男人不当家,只有女人硬上了。在朝臣的百般拥戴中,她垂帘听政了。执政期间,表现出惊人的政治才华与做事魄力,深得朝臣拥护。儿子十五岁后,亲政。
可惜的是,执政不到五年,又去世了。因为儿子没有子嗣,没办法。褚太后和大臣们又迎立晋成帝的长子,琅玡王司马丕即位,是为晋哀帝。可是,不久这个皇帝,又驾崩了。因为哀帝没有子嗣,大家只好立晋哀帝之弟司马奕为帝,褚太后有一次回到了政治舞台上。这时候,政治气氛已经不同,权臣桓温带兵入境,逼迫褚太后废帝重立。褚太后只有召集大家商议,废掉了司马奕为东海王。桓温迅速迎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褚太后只得集百官于朝堂,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而后桓温迎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晋简文帝。有桓温把持朝政,褚太后不在临朝听政,而是烧香拜佛起来。谁知晋简文帝,干了两年又死了,还下诏让拥立自己为帝的权臣桓温辅政。这个诏书没有按桓温心里俩,一气之下气死了。
简文帝去世后,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晋孝武帝。由于孝武帝年幼,桓温又去世了,于是群臣便上奏请褚太后再度临朝听政。没有办法,四十八岁的褚太后又一次出山,五年后,孝武帝成年,褚太后便下诏还政于孝武帝。自己退回后宫安心礼佛。公元384年,褚太后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发现东晋的皇帝太短名了,根本就没有建功立业的准备,就去世了。很可惜!
褚太后,真的像史书中所记载的那样,是一个令人不得不尊重的人。三度临朝,想的都是国家,很有才干,却不彰显,从来没有私心,从未考虑自己的权力!而武则天呢?聪慧、机警过人,做事干练,但是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这也是他们的不同。
褚蒜子聪明有才识。少年时以名家女身份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她两度临朝,直到太元九年(384年)六月初一,褚太后在显阳殿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他们两个各有各的厉害之处,褚太后没有自己称帝,而是幕后听政,而武则天则是自己称帝。
这两个人没什么可比性,都有各自的厉害之处,褚太后是幕后听政,而武则天自己称帝了。
两个女人各有千秋,各有厉害的地方。比起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权力的问题上,褚太后更多了一份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