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寺在嵩山梵刹中,最闻名中外的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县城西少室山阴的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有西域僧人跋陀曾长期跟随孝文帝,颇受敬重。迁都洛阳后,跋陀不喜欢京师的繁华,常来往于嵩洛之间。孝文帝为它修建了这座寺院,因在少室山阴的丛林之中,故名为“少林”。跋陀在此传授“小乘宗”,弟于数百人,其中有的成为后世北方旧禅法的代表。跋陀晚年移居它处,弟子分散各自传教。教十年后,少林寺成分“大乘宗”的传法道场。
在少林寺首传“大乘宗”的是印度南天竺人达摩。据传达摩为南天竺国香至王之子,姓刹帝利,原名菩提多罗。其师般若多罗,为古印度禅宗二十七祖。梁普通八年(527年)泛海达到广州,梁武帝遣使请至金陵(今南京),因晤谈不契合,于同年渡江北行至北魏,在嵩、洛间传授禅教。后入少林寺,隐居于寺后五乳峰上的石洞之中,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世称“壁观婆罗门”,所传安心禅法,深受魏明帝推崇,僧俗信向者甚众。达摩在北魏传授的是以《楞伽经》为依据的独特大乘禅法,他提出了“理入”和“行入”的“入道”途径。理入属宗教理论,行入属于宗教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禅法。经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几代禅师的阐发,到惠能时正式形成禅宗。惠能法嗣神会,坚持南宗为禅宗正统,认定自菩提达摩至惠能六代系一脉相承。从此菩提达摩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少林寺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