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
瓷器源于两晋时期,那时已经开始烧制最原始的青瓷,也就是涂抹了青釉的瓷器。那时以南方的类银似雪与北方的如冰似玉为主。以现河南博物院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原始青瓷尊为代表。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
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景德镇便在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同时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
从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看到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还能看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变换等等。
除此以外,釉色以及彩绘也有极大的发展与变化。
(资料整理总结自第一文库)
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饮流斋说瓷》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清粉彩凭着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艺术特征使得康熙五彩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独步中国陶瓷艺术殿堂。
粉彩瓷器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其釉面莹润,烧制的釉质都较精细,关键是其在绘制技巧上有独特的样式,不管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都表现得简洁疏朗,并富有层次感,如仕女图,其神态、造型都有独到之处,从总体上看,当时的粉彩瓷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自然舒展,意境遐远。
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的清三代粉彩瓷凭借着其自身细腻的做工、丰富的色彩的独特魅力于收藏界广受认可,其价位也一直居高不下,并在收藏界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