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歌颂端午节的诗是《端午日赐衣》,原文如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扩展资料:
杜甫《端午日赐衣》诗,作于乾元元年(758)五月。那一年杜甫48岁,在左拾遗的任上。唐制,设左拾遗二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隶属于于门下省。左拾遗,虽然是小官,但是属于皇帝的近臣。在每年的端午节,皇帝都要赏赐臣子宫衣。
它用料考究,图色鲜艳,以华美著称。一袭华美的宫衣,臣子穿在身上,倍显尊荣,仅有极少数臣子能够获得皇帝赏赐宫衣这一殊荣。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诗,主要描写诗人受到赏赐的喜悦心情,同时在字里行间也隐约透露出诗人不平的心声。原来,杜甫的讽谏,并不曾受到皇帝的重视。他为宰相房琯(697~763)辩护,更是引起皇帝的恼怒。
就在那一年六月,房琯被贬为邠州刺史,杜甫被贬为华州(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一带)司功参军。杜甫写作这首诗的时候,还没有到过楚地,对楚地缺少直观的了解。这首诗主要反映古代的礼俗,以及在宫廷礼仪中所寄托的臣子忠君爱国的意蕴。
杜甫《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