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评价《笑傲江湖》里仪琳这条角色线?

2025-05-18 07:16: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当然是为了剧情的发展

《笑傲江湖》中的仪琳,也是金庸笔下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之一。她自幼出家为尼,并拜入恒山派定逸师太门下。为人心地善良,因曾被令狐冲所救而动了凡心,一直暗恋令狐冲,不过并没有还俗,终生与青灯古佛相伴,当令狐冲苦恋岳灵珊的时候,她便祈求两人平安喜乐,后来令狐冲和任盈盈互生情愫的时候,仪琳亦诚心为两人祝祷。

作者与读者对人物的设置,角度不同。读者看的是人物给自己的感受。作者考虑的却是人物的作用。比如,周伯通所以要设置成顽童脾气,就因为《射雕》需要一个不安定因素:他可以因为顽皮的动机硬让郭靖学会《九阴真经》,可以因为打赌输了就跳海让洪七公们身处险境,可以因为怕蛇就被裘千仞追着打,可以在烟雨楼关键时刻登场解决窘境——就是个强行制造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机械降神嘛。每个人物都有他的作用与动机。性格强烈的角色,动机不太容易改变。性格温和的角色,就容易一些了。

仪琳这条线于是有了意义。仪琳引发了令狐冲的出场。让令狐冲与田伯光有了交情。直接带出独孤九剑。仪琳对令狐冲的痴恋,引发了他父亲不戒和尚与桃谷六仙。直接让令狐冲身受内伤,处于绝境。因为对仪琳的感情,令狐冲才会在脱离梅庄,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情况下,参与拯救恒山派,然后见证了左冷禅的阴谋。因为从此与恒山派有了瓜葛,他才能接任恒山掌门,并且亲身参与本书最重要的剧情:封禅台大战,岳不群与左冷禅枭雄对决。

假如没有仪琳,那么独孤九剑的引出、令狐冲的内伤、令狐冲被华山派逐出门墙后如何还能参与目睹五岳剑派的一切,就都没那么顺理成章了。所以仪琳的痴恋只是个由头,背后带出的令狐冲与不戒和尚、桃谷六仙、田伯光及恒山派,才是关键。


痴情和纯良在金书中很受肯定,金庸很喜欢这两种品质,把它作为许多正面人物的共有设定。金庸把它给了仪琳,应该蛮喜欢仪琳的。个人觉得,仪琳算是金庸常规塑造的一个女性角色,并非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金书众多女性角色中,是独特不重复且出彩的。所以仪琳的命运,未必是金庸多大男子主义,只是他确实需要一些这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争不闹服务剧情的配角啊。大家是怎样认为的呢?



回答2:

《笑傲江湖》中的仪琳其作用类似于《红楼梦》中妙玉,或者说是《围城》中的苏文纨,不是说他们的性格,长相相同。而是对主题人物的侧面写照,《笑傲江湖》中任盈盈聪慧果敢,对应的性格就有小师妹的任性美丽,然后小尼姑的乖巧可人。是人生遇到的三种爱情状态,即:我爱的,爱我的,和我结婚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爱情观,金庸写这本书时候就是故意架空写一个寓言。那么什么都必须是典型的,爱情同样如此。
纵观金庸所有书早在《射雕英雄传》中作者首次用《易经》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绝代表一种江湖的平衡。人物性格武功死死的扣在五行中,从方位上就能看出人物性格和最终结局。那么同理,寓言上最后那个爱我的通常是不会和我结婚的。

回答3:

仪琳这个角色是我很欣赏的,金庸把她写得很真实。首先把人的七情六欲写得很实,虽说仪琳是尼姑,遇见象令狐冲这样有情有仪,行侠仗仪的帅哥也是会动情的,后来明白两人没有可能,并没死缠烂打,而是选择了放手,放手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在看电视剧时,就很喜欢仪琳这角色。

回答4:

金庸把它给了仪琳,应该蛮喜欢仪琳的。个人觉得,仪琳算是金庸常规塑造的一个女性角色,并非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金书众多女性角色中,是独特不重复且出彩的。所以仪琳的命运,未必是金庸多大男子主义,只是他确实需要一些这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争不闹服务剧情的配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