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大而言之,美学入中国与在中国,与三位大家相关。第一位是王国维,他确立了美学这门学科在体制内的地位;美学一词乃日本学人用汉字翻译aesthetics,在清末之中国,本存多种译法,王国维在学界的权威,一是使“美学”成为定译;二是以其《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一文在理论上使美学成为中国新型的教育体制中诸多人文学科中的必修课程;三是以自己的一系列论著呈出了美学是什么,显示了美学独特的学术品格。
第二位是梁启超,他以《小说与群治的关系》等文章,在一种“革命”营造中,一方面使小说为艺术的最上乘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诗文书画为主体的艺术结构,另方面让艺术成为唤起民众、塑造现代性新民的有力武器,显示了美学巨大的政治、社会功用。
第三是蔡元培,在王、梁于清末开出的美学局面基础上,于民国初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突显了美学在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中重要位置。
从美学模式看,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构成了中国美学的三种向路:王是超越的美学,即美和艺术让人从现实的功利中超越出来,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蔡是育人的美学,即用美育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梁是功利的美学,即用美学去促成全社会进步。
朱光潜先生
梁启超,国维与蔡元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