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的大科学家普遍还在世。而人类的习惯一般不会在某个人还在世的时候就急冲冲的去评价他的成就。不然哪来的盖棺定论这样的成语呢?不过虽然媒体没有宣传,但是在科学圈内部还是有很多大神的传说的。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黑洞和时空本质上的工作仍然是开创性的,尽管遭受了神经肌肉萎缩症的折磨。艾伦·古思(Alan Guth)的暴胀宇宙论思想,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大爆炸和大规模宇宙结构的理解。世物理第一人的杨振宁,这些还不够厉害吗,但总体来说,随着科学研究的细分和专业化,以前那样学贯各个学科的超级大牛科学家是越来越来少了,像托马斯杨和费米这样的全能型科学家也越来越少了。
最著名的大科学家,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自身天纵英才,并且及时的站在历史机遇的风口上。十七世纪的牛顿也是在前期伽利略,开普勒等一批伟大科学先驱的基础,凭借自己超强的数学天才,才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上取得了革命性的推动进展,成为了科学巨匠,建立了经典物理的大厦。
知识的普及速度。其实现在人们知道牛顿、知道爱因斯坦、知道100年以前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当时很尖端的科技和知识,现在已经普及到了高中了,甚至可能有的知识点的初中生就需要学习。他们相应的科技成果已经出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你每天都会接触到,你更能感觉到这些科学家有多么伟大。而比如杨振宁的相关理论,很多大学生都未必会有机会学到。知识的普及是需要时间的,伟人的影响力是需要发酵的。
可能有朋友并不同意以上的观点,认为现代众多科学家中也存在科学大牛,例如霍金和杨振宁。霍金确实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有名气,因为他在主要研究的黑洞问题上有所建树,而且曾经多次对人类提出预言和警告。但如果要和爱因斯坦比较的话,霍金无论是在科学成就还是影响力上还是不足的。杨振宁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但是他的名气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没有那么大,或许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够让两位逐渐成为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霍金和杨振宁几乎是现代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了,如果连他们都无法和爱因斯坦、牛顿比肩的话,那估计其他科学家也没有什么希望。那么为什么现代难以出现科学大牛呢?对此有专家曾经分析过原因,并且将原因总结为两点。一是现代科学的发展状况,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难了。
先来说说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状况,前人已经在许多领域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后人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二战之后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水平在逐渐上升,前苏联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实现了载人航天,十几年后美国紧接着实现了载人登月。人类这些壮举的背后都是相关科学理论的支撑,没有牢固的科学理论体系一切研发都是空谈。
这就造成了大多数科学家都专注于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应用中,这在造就越来越发达的社会的同时,也会降低类似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牛出现的概率。当然在这段时期也有科学家专注研究科学理论,例如杨振宁、丁肇中等科学家。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以及未来科学家要解决的问题将会是繁杂困难的。
人类已经从自然界中探索出基本的规律,下一个目标就是探索宇宙的规律。虽然科学家们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仰望星空了,但是真正开始天文研究的科学家是在上个世纪天文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出现的。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可见未来的科学大牛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多么深不可测
知识的普及速度。其实现在人们知道牛顿、知道爱因斯坦、知道100年以前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当时很尖端的科技和知识,现在已经普及到了高中了,甚至可能有的知识点的初中生就需要学习
因为现在科学研究是很难得,所以是很难出现重大研究的发现的
因为为人总是少数的出现一个伟人,要经过几个世纪,所以现在可能还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