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壮大沿河山羊生态养殖业,今年1月2日,该县与贵州省努比亚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亿元的山羊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合同,并于2月底在官舟镇枣树村举行开工仪式。据了解,此项目是该县2016年签订的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占地面积2250亩,繁育中心建在官舟镇枣树村。其中建设项目包括生活区、办公区、展示区,以及努比亚山羊纯繁基地、草地、饲料加工房等。
据悉,努比亚山羊是我国目前生长速度最快和最大的山羊品种,成年公羊一般体重可达100公斤以上,成年母羊可达70公斤以上。努比亚二月龄断奶体重公羊28.16千克,母羊21.20千克,高于国内其它品种50%。
据介绍,努比亚山羊良种繁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该县将采取“10+1”
即“10头母羊+1只公羊”的扶贫养殖模式,即由贵州省东翔牧业有限公司根据合同提供种源,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公司购买每户10只种母羊,1只种公羊饲养。其中每只种母羊3000元(40斤以上),每只种公羊5000元(60斤以上),由农户自购,政府按每只母羊1000元和每只公羊2000元补助。并在全县发展成立20个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饲养,统一出售,合作社自负盈亏,年底与贫困户分红。公司与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经验收合格后以统一价格回收。由此带动2000户以上贫困户共同养殖,预计达到年出栏种羊和商品羊15万只,产值2.7亿元。
努比亚山羊“10+1”
扶贫养殖模式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既有企业的产业带动,又有政府搭建扶持平台的帮扶发展。企业对贫困户实行精细化信息登记备案,按照贫困户不同需求,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疫苗、技术服务等以及组织饲养中所需的饲草等物资;公司还积极担保降低贫困农户养殖风险模式,推行包提供优良品种、包常年技术服务、包商品羊和种羊定价回收的“三包”办法。所购种羊在3个月内死亡的,公司承诺全部赔偿。政府搭建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扶持平台多举措帮扶贫困户发展努比亚山羊养殖,积极落实贫困户“精扶贷”、购买种羊扶贫项目补贴政策,按照优先考虑精准贫困户贷款3至5万元发展生产或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坚持“先建后补”原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户发展模式进行帮扶发展。对有生产能力、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以“10+1”养羊模式5户以内的联户发展,每户总投入3.5万元,政府补贴1.5万元,农户自筹2万元,政府与养殖户之间实行一对一的补贴办法,扶贫资金直接精准发放给贫困养殖户。无养殖条件和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可采取申请加入合作社或“精扶贷”3至5万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由合作社购买种羊饲养,贫困户根据投资比例进行分红或实行包干制,首年分红不低于5%的利润。政府将拿出1000万元资金进行补贴,其中第一批补贴560万。此外,政府按每户修建羊圈不超30平方米面积和每户养羊数量给予一定扶贫项目资金补助。
目前,该县通过“10+1”的扶贫养殖模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余个,涉及到官舟、思渠、沙子、中界等乡镇,官舟镇黄龙村、思渠镇银池坝下庄村、中界镇大面山等5个山羊养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面建成和组建,近100名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其他乡镇贫困村山羊养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加紧建设和组建中,养殖努比亚山羊正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