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铁氧体湿压磁场成型产品开裂的种类,开裂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2025-05-19 14:49: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铁氧体的烧结,主要应控制好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条件三个方面。对于永磁铁氧体而言,在一定范围内,烧结温度偏高,则Br升高,Hcj下降;烧结温度偏低,则Hcj升高,Br下降。因此,要制造生产双高永磁铁氧体,烧结温度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双高永磁铁氧体的烧结温度在1180℃~1200℃范围内较好。

(二)坯件的开裂、起层、掉块的原因
高质量坯件应保证表面光滑,无缺陷和裂纹,内部无起层。
1.坯件开裂、起层、掉块的原因
(1)坯件侧面发生裂纹,多因凹模壁和裂纹表面光洁度不高而造成;
(2)坯件上下表面有缺陷,多因凸模表面或羊毛毡上粘有料泥;
(3)成型压力太大,坯件易起层,压力太小,则坯件强度不够,易掉块,缺角。
2.防止坯件开裂、起层、掉块的措施
(1)装好模具,注意上、下模表面清洁,为防止粘模,可以先垫一层纸,坯件压好后,修坯时再取下纸片;
(2)适当调节压力,压力一般在100—150公斤/厘米2范围。
恰当地控制加压速度也是保证坯件质量的重要措施。因为模具配合总有一定间隙,而压制成型的料呈湿泥状,加压时总有少量泥料被挤出。如加压速度过快,挤出的料泥就多。不能保证坯件的尺寸和重量;反之,加压速度太慢,虽然挤出的料泥少,但影响生产效率。根据实践经验,恰当控制加压速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锶永磁铁氧体的烧结工艺与降温裂纹的预防
根据生产实践,锶铁氧体产品保温结束后,在900℃以前冷却速度允许稍大;在900℃~150℃温度区产品已经硬化,冷却太快会产生较大的冷却应力,容易引起炸裂,因此,在该温度段内降温应慢一些;在150℃以后,产品不再容易开裂,容许采用风冷。
冷却速度与产品尺寸有关,产品尺寸越大,冷却速度越低。
出窑温度也不宜过高,尤其是大型产品出窑温度更不能过高。

(四)产品变形
对于瓦形坯件,若厚度小,宽度与长度差大的坯件以及大而薄的方形坯件烧结时易于变形,变形多数是由于装坯方式不合理,进板速度过大(即升温速度过大),窑膛温度上下或左右截面温差大,致使同一产品受温不均匀而造成,因此需针对不同情况,对磁铁材料加以解决,例如适当增大毛坯厚度,注意装坯码放方式、进坯速度等。

(五)烧结工艺与磁体起泡
产生鼓泡多数是由于坯件出模后,坯件虽然含水率大。但坯件内外含水率差小,因此初始表面水份蒸发要比内部水份扩散的速度要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含水率下降,毛坯内外含水率差增大,如果坯件中心有残存的封闭水,在高温处就会起泡。若坯件内外含水率差逐渐减少,起泡也逐渐减少,二次细磨时,粒度越大,内外毛细水越容易扩散,起泡率越小。烧结时在低于某一烧结温度下不起泡,此温度称起泡临界温度,超过这一温度,起泡率会随烧结温度的提高逐渐提高,随着预烧温度的提高,起泡临界温度也提高,烧结时气体不流动,泡状物减少,流动则泡状物增多,总之,起泡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坯件中心水份不完全挥发之故。鼓泡的另一个原因是前述工艺中磨下的铁生成Fe203后,在烧结时,按下式分解6Fe203—4 Fe304+02,2 Fe203~4FeO+02,这种Fe203强烈地还原成FeO时,所分解的02如无法排出,也会使坯件鼓泡。出现起泡现象的还可能是:较低的球磨粒度、通风性好的烧结炉其磁体都易产生泡状物,解决办法是将坯件烘干时间延长,适当提高球磨的平均粒度,预烧料温度和降低二次烧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