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麦哲伦把"好望角"叫"好望角"?

对不起,可能不是麦哲伦,我发问前没搞清楚,I✀m sorry.
2025-05-12 23:44: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好望角
非洲西南端的岬角。位于34°21′S,18°30′E处。北距开普敦52km。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寻找欧洲通向印度的航路时到此,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现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从好望角名称的由来,也可看出历史上狂风巨浪对航海事业的肆虐。在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决定寻找一条通往东方印度的航道,妄图称霸海外,于1486年派遣了著名航海家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从葡萄牙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探索开辟通往印度的航道。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航程,当船队由大西洋转向印度洋时,遇到汹涌的海浪袭击,几乎整个船队遭到覆没,迪亚士率少数亲信死里逃生流亡到非洲南端岬角处,丧魂失魄的迪亚士将其登陆的岬角命名为“风暴角”,让人们永远记住这里风暴巨浪的威力。后来,这只船队返航回国后,迪亚士向国王汇报风暴角的历险经过时,国王对这个令人沮丧的名字极为不满,为了急于打通驶向东方的航道和鼓舞士气,国王下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示意闯过这里前往东方就大有希望了。在国王死后的第三年,由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经历了战狂风斗 恶浪的艰苦航程,终于打通了葡萄牙经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航线。

好望角的终年狂风巨浪是怎样形成的?这与好望角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带只有非洲的好望角,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亚南部沿岸和新西兰的南岛位于这里,其它几乎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环绕,构成一个封闭的水圈通称为南大洋,这里终年西风劲吹,风暴频繁。在夏季也是西风咆哮而过,冬季更是寒风凛烈,常年的西风把海水也驯服得环绕地球由西向东奔驰,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下面这段文字是经常航行在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员对那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描述:“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回答2: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它是位于非洲西南端的非常著名的岬角。

好望角是世界航线上著名的风浪区,经常有船只在此遇上风暴沉没。

1486年葡萄牙著名探险家巴陀罗姆·迪亚士奉葡萄牙王若奥二世之命,率探险队沿非洲西岸南航,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首次到达非洲南端,在那里遇到特大风暴。他乘坐的三桅帆船在惊涛骇浪中几乎沉没,最后漂到无名岬岛靠岸,并被迫返航。迪亚士就将其称做“风暴角”。回国后,迪亚士向国王汇报了到达 “风暴角”的情况,国王认为这样的命名会挫伤航海家探险的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探险通往印度的航路,所以他于1487年将“风暴角”改为“好望角” (CapeofGoodHope)。现在,好望角的名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典故流传世界。

回答3:

因为他们航海的目的就是要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得到香料(贮藏食物用)
到了好望角(以前叫风暴角),觉得已经离印度很近了,所以就改名叫好望角,寓意希望。

回答4:

起初叫 风暴角
后被葡国王改为好望角,预示葡萄牙的兴旺

回答5:

好望角,好望而不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