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加速是解药还是毒药

2025-05-05 19:50: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加速圈钱,肯定是毒药;
现在的新股IPO提速后无论从资金流出量,还是单只新股的资金募集数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太大,甚至对缩短“壳资源”大有帮助,所以对投资者而言,新股IPO大扩容恐怕更多的是对其心理预期的影响。
第一,IPO融资规模太小,广大投资者勿过多恐慌。从A股资金供求看,资金流入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证转账、保险加仓、沪股通、融资余额,资金流出主要来自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
而在2016年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分别为1496、16967、1140、3780亿元,分别占全年资金流出额的6.4%、72.6%、4.9%、16.2%,相对而言IPO对资金面的冲击较小。我们真正看到耗用股市资金的幕后元凶是再融资。
第二,今年虽然IPO提速,但新股募集资金规模大不如前。悲观者恐慌,密集的IPO发行会拉动大盘持续向下,抵触和反感IPO的情绪升温。其实,尽管2015、2016年新股发行提速,发行家数分别为223只、227只。但实际上单只新股募集资金平稳,保持在6亿元至7亿元。
而2017年以来,单只新股的募集资金平均为5.5亿元,规模更是稳中略降。这与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单个定向增发、再融资等抽血相比,并不算多,对股市资金的实际吸蚀作用并不大。
第三,进入2017年后,由于市场化的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使得市场估值体系被重塑,而融资额少、家数多的新股发行模式,使得IPO堰塞湖水位迅速下降,屡遭市场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现象几乎消失,拟IPO企业排队时间的大幅缩短,让一些“壳”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
在此之前,正常的IPO排队速度奇慢,通常要3-4年时间,而像圆通速递等公司借壳上市重组方案在上报几个月即获得审批通过。这就造成了部分绩差企业在IPO无望的情况下,选择借壳上市。而笔者认为,如果监管部门明确,所有构成借壳上市的审批全部进入IPO通道,与IPO一起排队,那么上市公司的壳价值也将迅速归于零。
新年伊始,股市表现不尽人意,很多人将下跌归咎于新股IPO的速度加快。但未来指望监管者放缓IPO的可能性很渺茫,因为新股IPO并不是导致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股市重挫的根源在于其本身估值虚高不下,需要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而新股IPO的提速恰好说明了监管者要让股市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以及降低新股排队时间,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方向。

回答2:

加速圈钱,肯定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