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1、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约9——12千米/秒),横波传播速度较慢(6——8千米/秒)2、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随通过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发生改变。3、纵波只能在固体物质里传播,横波可在固、液、气体里传播。根据地震波的这些特点,可在地震或人工地震中测量纵、横波的传播时间差及收到纵、横波的情况来调查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应该是越靠近地表越高。地球的分层结构基本上是按地震波(P和S)的传播速度划分的。地球上层有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厚度大不相同,海水只覆盖着2/3的地面。地震时,震源辐射出两种地震波,纵波P和横波S。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向四围传播?经过不同的时间到达地面上不同的地点。若在地面上记录到P和S的传播时间随震中距离的变化,就可以推算地下不同深度地震波的传播速度υp和υs。地球内部的分层就是由地震波速度分布定义的,在海水之下,地球最上层叫做地壳,厚约几十千米。地壳以下直对地核,这部分统称为地幔。地幔内部又有许多层次。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是一个明显的间断面,称为M界面或莫霍界面。界面以下约到会80千米的深度,速度变化不大,这部分叫做盖层。再往下,速度明显降低,直到约220千米深度才又回升。这部分叫低速带。以下直到2891千米深度叫做下地幔。核幔边界是一个极明显的间断面。进入地核,S波消失,所以地球外核是液体。到了5149.5千米的深度,S波又出现,便进入了地球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