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北大演讲大谈“天才”,为何却只字不提爱因斯坦?

2025-05-13 02:16:2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莫言是个文人。他谦虚地说,他认为像杨振宁这样的人是天才。他说:“如果不得不说,我认为杨先生是个天才。”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够在物理方面做出重要的发现,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能够不断地产生重要的成果,这是令人钦佩的。此外,物理学的结果是真实的真理,而不是像文学那样虚幻,每个读者看到不同的结果。有些人说你写得好,而另一些人说你写得不好。因此,如果有来生,我会选择学习物理。

杨振宁给出了更具体的答案。毕竟,他是一个高级技术人员。他说: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父母或老师发现一个孩子在某个地方有一些特殊的才能,他们必须注意帮助他发展这方面的兴趣。坚持住,他将来会发展成为一名有用的职业。如果发现得早,它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被公认为世界上的“天才”,被认为是过去400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杨振宁在节目中没有说“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天才”,或者举爱因斯坦为例来证明他是个天才?你知道,爱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至1955年。尽管杨振宁出生晚(1922年),但他仍然更了解爱因斯坦。杨振宁1945年去美国学习,35岁即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这表明杨振宁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就出名了,所以他在爱因斯坦死后仅仅一年多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之前在清华大学任教。在课程的最后几节,他谈到了爱因斯坦以及20世纪初和中期著名的物理、数学和化学家。他说:爱因斯坦的成功有三个原因:首先:爱因斯坦的身体天赋和基本技能相当突出。其次,他遇到了物理学领域的一个好时期,当时物理学界面临着三个常常难以理解的难题。第三: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敢于打破规则。即使在大学情书中,他也经常告诉女朋友他对某某理论有不同的看法。我经常说,“我不太明白这个理论,但是我觉得两者之间有微妙的联系。”爱因斯坦年轻时,有许多物理学家比他强,但正是因为爱因斯坦的“大胆”,他解决了20世纪初三个主要物理问题中的两个半问题。杨振宁还承认,在爱因斯坦之前,至少有两位科学家非常接近广义相对论的真理,但是因为他们一直相信时间是绝对的,所以他们无法突破这个障碍,最终被勇敢的年轻爱因斯坦打破了。此外,杨振宁还指出爱因斯坦的两个“短板”:早期数学不好,后期没有成就。

回答2:

杨振宁是和钱学森一个时代的人们在北大做过一些演讲,有关于天才的一些话题,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才是天才,天才又应该有什么样的定义,他并没有提到爱因斯坦,有可能是篇幅所限,也有可能是他的定义和其他人的定义不一样。

爱因斯坦的智商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普通人的大脑可能只能开发10%左右,爱因斯坦能够比正常人多开发10%,到达15%~20%的大脑利用率,所以他发现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的玻璃二三线结论等著名的东西,这些东西每一项都足以获得诺贝尔奖,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帮助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大陆,虽然说现在相对论真正能研究明白的人也还是不是特别多。

天才的定义有很多种,有人认为天才就是理解能力特别强,有人认为天才是分析能力特别强,也有人认为天才应该是过目不忘的那种,但是到底什么是天才,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论,这个理论足以让大家都幸福,这很难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定义。天才就是说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有天分,在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天分,比如在文史方面的研究,你需要足够强的记忆能力,不说过目不忘,至少也应该很不错,不然基础知识都不会没办法进行接下来的研究。

不同的领域对于天才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理工科方面的一些研究上,你要有足够大的创新能力,思维要足够强的分析能力,分析前人的基础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的研究出来一些对人类社会产生推动性作用的东西。所以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杨振宁所谈到的天才,可能领域与爱因斯坦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也有可能是限于篇幅,没有办法将每一个历史上的天才都提得到。

回答3:

因为他对爱因斯坦是一种很尊敬的心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