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原省份,意思是天下之中,近几年经济总量已经位于全国前列,经济社会迈入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而且人口数量也位于全国前列。但奇怪的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却为何不是副省级城市呢?
郑州东站
郑州站
河南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都举足轻重的省份,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省份。河南作为中部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五位,却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郑州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随着米字型高铁布局的开展,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经济总量比河南略高的浙江却有2个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仅有河南一半的辽宁也有2个副省级城市。而中部地区的武汉也早已是副省级城市,跟河南毗邻的山东的省会济南也早已是副省级城市,此外山东还有一个副省级的青岛。
其实,副省级城市的确立,还是在1994年。当年,全国共有16个城市确定为副省级。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后,还有15个。这15个分别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青岛、济南、厦门、武汉、成都、西安、广州、深圳。其中青岛、大连、宁波、厦门、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其他的都是省会城市。
副省级城市源于计划单列市,原先的计划单列市共计14个。在1994年2月,将14个计划单列市加上后来的济南市、杭州市共16个市的政府机关行政级别定为副省级。重庆后来升格为直辖市,不再计入。
以下是14个计划单列市的批准时间表:
1983年2月:重庆市(1997年直辖后,不再计入计划单列市)
1984年5月:武汉市
1984年7月:沈阳市、大连市
1984年10月:哈尔滨市、广州市、西安市
1987年2月:宁波市
1988年4月:厦门市
1988年10月:深圳市
1989年2月:南京、成都、长春
注意:1993年7月2日,出台规定,除深圳、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这6个非省会城市仍保留计划单列市外,其余省会城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也就是说,既是副省级城市、又是计划单列市的,只有这6座。
郑州城市规划图
副省级城市的确立,增强了城市的实力,极大调动了这些城市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这些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副省级呢?副省级城市指的是一个城市的行政级别。行政待遇差别很大,副省级城市的市长,行政级别是副省(部)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职务任免由省委报中共中央审批。同时,副省级城市在吸纳各类投资、资源方面更有优势。
郑州夜景
但是,自1994年明确16市为副省级市以来,尚未有其他城市增补成为副省级市。
现在距离1994年,已经过去了23年了。当年郑州没选上副省级城市,主要是因为当上没有选上计划单列市。加上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后来在跟济南、杭州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因此没选上副省级城市。但现在今时不同往日,河南经济也是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位于全国前列。作为河南省会的郑州,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战略价值而言,郑州都完全可以当上副省级城市。将郑州确立为副省级城市,是时候了。
因为八十年代评比副省级城市的时候郑州发展还很普通,远落后于济南,甚至省内也不比洛阳强多少,属于二线弱省会。郑州真正走上发展快车道是最近十年,但中央已明确不再增加副省级的指标,因为城市的资源配置是依靠人口市场而非行政。
副省级省会因为人口、济等方面比较发达,而济南在各方面更是比郑州强好几倍,所以济南是副省级城市。
这是因为每个省份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近年来济南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快,所以能够成为副省级。
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不知羞耻,郑州无论经济,科技,教育,规模,航空医疗,收入水平和综合实力,新一线排名,国内国际排名,都远远落后西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