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治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2025-05-22 06:48: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政治学科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制教育。那么,如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政治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教师要遵循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开发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以现行的教材为例。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途径。树立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利用高三政治常识中内容,教育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树立自觉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政治学科教材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法制教育的素材。教师不能把这些重要的法制教育资源浪费掉。因此,只有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恰当地把握尺寸,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同时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法制教育。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讲《经济生活) 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节时。笔者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模拟招聘会。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面试的经验和技巧。不仅让学生更早地了解到当前就业的形式。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所以他们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来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进宪法中有关规定。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制内容。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利用多媒体。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进行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广泛了解各种信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讲《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节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收集了正反两方面内容的大量图片、视频。如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走私案的厦门远华走私案庭审图片等。学生面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如同身临其境。个个义愤填膺,心潮澎湃。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进行了税法知识的教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
注重课堂小结中进行法制教育。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内容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在学生的探究中进行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我们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场打折销售商品,不合格的商品不实行三包,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商家对不合格商品进行退换吗?有什么法律依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明确把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作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制教育,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