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离心泵汽蚀?

2025-05-17 00:27:2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什么是汽蚀现象

液体在叶轮入口处流速增加,压力低于工作水温的对应的饱和压力时,会引起一部分液体蒸发(即汽化)。蒸发后的汽泡进入压力较高的区域时,受压突然凝结,于是四周的液体就向此处补充,造成水力冲击。这种现象称为汽蚀。

二、汽蚀产生的原因

主要就是水泵入后压力不足造成的,分以下两种情况:

1,水泵汽蚀余量满足不了安装高度的要求;

2,由于水泵实际运行流量远高于额定流量,水泵呈供水不足的状态,介质气化。

三、如何判断水泵产生了气蚀

水泵在运行时若产生汽蚀,在水泵运行时关闭泵出口阀门,判断水泵声音是否消失,如果关闭阀门后声音消失,可以基本判定水泵泵气蚀;

汽蚀的声音比较杂乱无章,呈不规则发声,有类似异物进入水泵后,与水泵零部件强烈碰撞的声音,水泵同时伴有强烈的震动。

回答2: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二、泵汽蚀基本关系式
泵发生汽蚀的条件是由泵本身和吸入装置两方面决定的。因此,研究汽蚀发生的条件,应从泵本身和吸入装置双方来考虑,泵汽蚀的基本关系式为

回答3:

安装径流式叶轮,依靠离心力的作用输送液体的泵称为离心泵。 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
  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
  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
  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
  [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离心泵运转时,液体压力沿着泵入口到叶轮入口而下降,在叶片入口附近的K点上,液体压力pK最低。此后由于叶轮对液体作功,液体压力很快上升。当叶轮叶片入口附近的压力pK小于液体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pv时,液体就汽化。同时,使溶解在液体内的气体逸出。它们形成许多汽泡。当汽泡随液体流到叶道内压力较高处时,外面的液体压力高于汽泡内的汽化压力,则汽泡又重新凝结溃灭形成空穴,瞬间内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向空穴冲来,造成液体互相撞击,使局部的压力骤然增加(有的可达数百个大气压)。这样,不仅阻碍液体正常流动,尤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汽泡在叶轮壁面附近溃灭,则液体就像无数个小弹头一样,连续地打击金属表面。其撞击频率很高(有的可达2000~3000Hz),于是金属表面因冲击疲劳而剥裂。如若汽泡内夹杂某种活性气体(如氧气等),它们借助汽泡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局部温度可达200~300℃),还会形成热电偶,产生电解,形成电化学腐蚀作用,更加速了金属剥蚀的破坏速度。上述这种液体汽化、凝结、冲击、形成高压、高温、高频冲击负荷,造成金属材料的机械剥裂与电化学腐蚀破坏的综合现象称为气蚀。
  离心泵最易发生气蚀的部位有:
  a.叶轮曲率最大的前盖板处,靠近叶片进口边缘的低压侧;
  b.压出室中蜗壳隔舌和导叶的靠近进口边缘低压侧;
  c.无前盖板的高比转数叶轮的叶梢外圆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间隙以及叶梢的低压侧;
  d.多级泵中第一级叶轮。

回答4:

离心泵汽蚀是指在离心泵的吸入端,由于泵的工作导致的压力降低,使得被吸入的介质中的液态物质发生蒸发,形成气泡,然后将气泡带入泵的内部,造成气泡爆炸,从而对泵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坏的一种现象。离心泵汽蚀是一种常见的泵故障,可以通过提高泵的吸入压力或改变泵的工作环境来防止汽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