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区的发展进程

2025-05-14 02:19: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06年1月,四川构建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决策出台。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等五市。
●2006年3月,成都、眉山签订了“成都经济区”提出后的首个区内城市间合作协议。之后,眉山市6区县与成都12个区市县先后建立合作关系。
●2008年4月,成都、资阳召开区域合作联席会并举行有关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合作开发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三岔湖,议定了《成都—资阳区域合作工作协调机制》。
●2010年1月30日,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上,成都与周边7市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开始起步,也标志着成都经济区的合作从过去“点对点”的双边合作,正式步入了“抱成团”的多边合作。
●2010年1月31日,资阳、眉山正式接入区号028。
●2010年4月,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八市共同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8月再签 《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社会保险工作框架协议》。
●2010年4月15日,以成都经济区为轴心,旨在“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的成都经济区区域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在蓉签署。打破区域分制之墙,八市科技部门的抱团结盟,将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标准共定、基金共设的合作框架之下,真正延伸科技成果转化的“半径”,力促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并最终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为成都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2010年8月30日,在《成、德、绵规划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上,公布了《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将成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2010年9月,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2010年12月22日,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八地金融工作办公室在成都签署了《成都经济区金融合作备忘录》(简称《备忘录》)。按照该《备忘录》,从2010年12月22日起,八个城市在金融管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21个方面展开的金融合作正式启动,推动成都经济区金融一体化进程。该《备忘录》的签订,预示着成都经济区今后将在金融领域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将八城市当成一城看待,让市民享受更便利的金融服务,最终实现成都经济区金融同城化。
●2011年9月9日,成都、绵阳、德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的就业局共同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就业服务区域合作协议》,促进区域性城乡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和跨城区流动就业,逐步实现8地的就业服务“同城化”。
●2012年2月1日,成都经济区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开始统一使用《成都经济合作区域通用门诊病历》,以方便区域内患者的就医,降低就医成本,经济合作区域内的外地病人到成都就医不需要再购买新的门诊病历,第一时间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2012年1-8月,成都经济区即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资阳及雅安等七市实现合同外资额同比增长10.4%,占全省84.8%,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占全省80.3%,四川现代汽车、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及四川泉恩高科技管业等三家公司投资总额超过两亿美元;成都经济区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同比增长24.1%,占全省93.2%。成都经济区对引领全省外商投资,实现区域聚集发展,贡献极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