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O3- + H2O==H2CO3 + OH-
Kh=[C(H2CO3)*C(OH-)]/(C(HCO3-)——这是一个水解常数
Kh==[C(CO32-)*Kw/C(H+)]/(C(HCO3-)
K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1*10-14
HCO3-==H+ + CO3 2-
Ka=[C(H+)*C(CO32-)]/(C(HCO3-)——这个是电离常数
Ka等于ca2/1-a——c是浓度,a是电离度,2代表对a的平方
把Ka代入上面的Kh,算一下就出来了
Kh>Ka时候就是水解大于电离了
Ka通常是查表察出来的,如HAc的Ka就是1.76*10-5,
这是大学内容.
高中解释:
碳酸氢根的二级电离十分微小,因此水解能力就大了(这是质子酸碱理论,高中不要求的)这就是原因.
楼上说的也对的,你想啊,溶液成碱性是氢氧根,也就是水解导致的,如果电离比较强的话就成酸性了啊!
我看你是初中的吧。。。你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碳酸氢根对应的酸是碳酸,你知道碳酸是分两步点离的吧,第一变成碳酸氢根,第二步变成碳酸根,所以说碳酸氢根是可以失去一个氢离子变成碳酸根的。具体的原因要到以后学习质子酸碱理论才能明白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