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第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5-05-21 09:52: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山中访友》第六段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那种天然的美,纯朴的自然美。

第六段中作者首先拜访的是桥,长年累月的卧在河的两岸,为人们服务,任凭行人、车辆从上面通过。从无怨言。 鸟儿在山中鸣叫,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林中的树很美,自己也成了树,脚是树根,手是树枝,头发是树干。

自己和树融为一体。思想变成树汁,随着年轮长成参天大树。山泉捧出一面镜子,给人一种宁静的美。云雀这位歌唱家在山里高声歌唱,那是一种音乐的美。告诉人们飞行中看到的美丽风景。山崖高大的额头刻满了智慧。

给人启迪。让人充满智慧。蚂蚁与作者有缘,成了患难知己。落花,落花,捧在手心,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第六段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扩展资料: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六段句子分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

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作者对“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喜悦的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中访友

回答2: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