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写《谏迎佛骨表》是为什么?

2025-05-11 12:23:5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谏迎佛骨表》中,韩愈认为,事奉佛陀,希望得福,结果将适得其反。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年),有功德使上奏朝廷,讲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一节释迦牟尼佛的指骨。又据说此塔应每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如此等等。于是唐宪宗下诏,于次年遣使往迎佛骨,入禁中供养三日,然后交京城佛寺轮流供养。此举令朝野一时震动,王公士庶奔走相告,“焚顶烧指,千百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面对如此情状,当时刑部侍郎韩愈极为愤懑,乃上表切谏,这就是有名的《谏迎佛骨表》。
韩愈(公元七六八至八二四年),字退之,原籍河北昌黎,诞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幼年丧父,寄养于堂兄家。从小刻苦研习儒学,不久即通六经百家。踏上仕途之后,他曾担任过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
在《谏迎佛骨表》中,韩愈认为,事奉佛陀,希望得福,结果将适得其反。他指出,梁武帝便是因为佞佛,数度舍身入佛寺,结果导致“侯景之乱”,自己也被困饿死,落得个国破家亡的悲惨下场。韩愈从儒家正统伦理观念出发,极力反对佛教势力的过度扩充。他认为佛是“夷狄”,不知君臣主义、父子之情,因此是违背儒家的伦理纲常的。他批评所谓“迎佛骨”的举措是“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是自己辱没自己,等等。
韩愈以惊心动魄的事例,尖刻锐利的语言,严厉地抨击了佛教,极力劝阻宪宗迎佛骨之举,但是这样却触犯了虔信佛教的宪宗皇帝,韩愈差点为此丢了性命。由于一些大臣的担保,才算保住性命,但被贬为潮州刺史,“一封朝奏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