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需要在什么时候测量血压?

2025-05-19 06:46: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高血压病患者日常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测血压,以及时掌握血压高低及自我判断降压药物的疗效。自测血压有很多客观优势,而且更便于患者掌握自己的血压状况。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血压呈明显昼夜节律性,即在白天活动状态时血压较高,夜间入睡后血压较低。而且,调查显示,白天血压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从而有必要在这两个时段测血压,了解一天中血压的最高点。

在判断药物疗效方面,由于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也不相同,例如同一类钙拮抗剂有长效制剂、中效制剂,也有短效制剂。一般长效制剂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每日服一次降压效果可持续24小时左右,中效制剂作用时间约12小时;而短效制剂持续时间短,服药后6~8小时疗效即消失。为了判断上述三种不同剂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必要在下述几个时段自测血压:

1.每天早晨睡醒时即测血压

此时的血压水平反映了所服药物降压作用能否持续到次日清晨。如果早晨血压极高,则应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了解睡眠状态血压。如果血压在夜间睡眠时和白天水平大体相同,则应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如果夜间睡眠时低而清晨突然升高,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刚醒时甚至清晨3~5点时提前服降压药。

2.服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

这是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即达到最大限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出现,这一时段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

通过正确掌握自测血压的时间,患者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用药后的效果,从而也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以及采用更为适当的治疗或用药方法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