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玩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1、做竹节人
2、玩竹节人
3、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出处: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
《竹节人》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感情。
扩展资料
《竹节人》语句分析:
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分析:“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儿辛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2、那一受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
分析: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得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3、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分析: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4、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分析: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
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玩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1、怎样玩竹节人
2、加工竹节人
3、上课还想着斗竹节人
1)做竹节人
2)玩竹节人
3)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