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一、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的分界线是什么?
❤️判别标准: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学区分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的协调程度
2、是否适应环境,人际关当中是否能彼此谦让
3、有无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正常”的范畴,不健康不一定有病,不健康和有病是两个性质,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是鉴别,后者是为了治疗。
❤️心理状态:
···心理异常——精神病学范畴
···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咨询师范畴(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从刺激的性质、反应持续的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出发。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冲突时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厌烦、后悔、自责等)
2、不良情绪反应不间断的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系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关系的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
1、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时常形。在不同的刺激下,求助者会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悔恨、恼怒、悲哀、失落)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强度越大,反应就越强烈,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再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依靠单纯的自然发展和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类似痛苦,反应对象被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