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从学校出发 向南 向东 向北 向西 分别走100公里 最后到了学校西面 为什麽?

思考过程,PLEASE
2025-05-21 09:12: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沿正北正南走是在沿经线走,沿正东正西走是在沿纬线走。经线长度相等,而纬线是赤道最长,往南往北越来越短。

    因此,学校只有在 北 半球,即要从 高 纬度往 低 纬度走才能实现最后到达学校西面。

    从学校出发向南走了100公里后,就来到了一个平行于学校所在纬度但比该纬度直径要 大 的圆上;接着向东,再向北走了之后,会回到学校所在的纬线上,但因为沿学校向南向东走100公里比向南向东向北再向西走100公里所跨的经度要少些,向东走的纬度数比学校所在的纬度数要低,纬度长度比学校所在纬度长,因此沿向东走完100公里所到达的经线再向北走,向西走回到学校但所到达的经线在出发地经线的西边,所以这人走完全部路程后只能在原出发地的正西方。

所走线路类似于等腰梯形!(好像说绕口令似的,嘿嘿,看看图吧,就清楚啦!)

回答2:

我们初中课本的所讲的从学校出发,这个学校的定位就是在北半球。
首先,我们讲向南、东、北、西四个方向就是指按经纬线走的,即正南、正东、正北、正西。
其次,我们可以从带有经纬线的地图上发现,在北半球,纬度越低在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越长。
最后,我们开始做题,首先向南走100公里,再向东走100公里。接下去就关键了,向北走100公里。那么我们这个向北怎么走呢?这个时候我们不是在走正方形,走的是梯形,因为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经线在到达北极点的时候是相交的,那么我们由此可知,经线之间是不平行的,那么我们现在要向正北方向走很显然不能用正方形的思维去走,而是要以一个梯形的模式去走。100公里以后,我们再向西走100公里。因为经度的关系,我们走到西100公里的路程后,离学校的路程是小于100公里的,那么向正西方向走100公里之后,便在学校的西面。

回答3:

前提是我们所谓的学校在北半球
所以先向南走100之后,向东走 再向北走,接下来的向西走,由于地球是球形,向东的距离所跨的经度会比详细的所跨经度小一点。所以会超过学校所在的经度而向西继续走一段路。
不知道我这样讲你能不能理解

回答4:

前提是我们所谓的学校在北半球
所以先向南走100之后,向东走 再向北走,接下来的向西走,由于地球是球形,向东的距离所跨的经度会比详细的所跨经度小一点。所以会超过学校所在的经度而向西继续走一段路。

回答5:

因为地球是球体,靠北的纬线短,同样的一个西瓜瓣(打个比方),上面比下面短,这样一来,在北面不用走到100公里,向南回来后,正好在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