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在生活中的事例

今天就要啊
2025-05-24 05:54: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美国学者朱克曼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近七十五年来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三分之二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得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很多人把这句话奉为真理。然而我却怀疑:这真是一条真理吗?

每一种事物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句话用在体力劳动中,是无可非议的。别说是三个“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是一个“皮匠”顶三个“诸葛亮”,也不足为怪。谁不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文弱书生呢?

如果在脑力劳动中,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脑力劳动,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机智灵活的头脑。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因为他具备了上述条件。而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皮匠”师傅来说,他需要掌握的只是怎样修鞋、补鞋;他每天研究的只是怎样能更熟练地制革、做鞋,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假如让“皮匠”师傅去指挥千军万马,与曹操抗衡,与司马懿斗智,恐怕只会被杀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吧。

由此看来,做好一件事重要的并不是人的数量,而是人的质量。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像诸葛亮那样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像诸葛亮那样具有丰富知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像诸葛亮那样高质量的人!

回答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讹传,即谐音讹传成俗语。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讹传。“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回答3:

我们可以从团队的力量来考虑,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核心文化就是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为了目标,集思广益,发挥所长。比如新东方建立之初的俞敏洪,王强和余小平;蒙牛建起之初等等

回答4:

假设诸葛亮=100块钱,臭皮匠=35
35+35+35大于100

回答5:

三个人比过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