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陈凯歌十分钟短片《百花深处》在体现其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时着实反映了陈凯歌式电影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这部以寓言展现的带有强烈感情的片子讲述的是一个老北京人——冯先生(确切的说是个疯子)在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被拆了以后仍心存过去,将自己埋藏在那颗家族的大树下不能自拔。影片中,搬家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再加上那一口老北京方言,大有给人一种听相声的感觉。然而,当我们看完这部十分钟的短片时,不管你是意犹未尽于短暂却又富于表现力的情节还是极力揣摩个中寓意,隐藏在人物对话里的某种深沉情愫相信早已先行一步将你的心渗透。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十分钟的短片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人生哲理在某个角度可以是你十年所有感悟的浓缩。
与美国大片注意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的好莱坞式戏剧风格相比,《百花深处》采用传统的纪实风格,将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得淋漓尽致。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电影表现手段也应用得恰到好处,片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剪辑的作用,用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长镜头的应用在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时强调了生活的真实性。
影片中,场景的设计也是片中的一大亮点,夷为平地的空旷工地,为演员的表演和气氛的渲染预留了最大的空间,剧情的发展,主题的凸显,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这片面目全非的工地上完成。片中服装的设计非常贴近时代气息,符合他们的阶级特性,颜色的掌握也最能烘托影片的主题。
影片中的道具虽然单调(一辆托运车、几把铁锹),但最简朴的道具却最大程度地表现了影片的主题,陈凯歌导演把表演的载体完全嫁接到几个装模做样搬运家具的演员身上,看似滑稽的肢体动作、表情演示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演员的化妆,进一步陪衬、强化了其表演效果。
总体来说,本片不论是在语言、构图、节奏、音响、色彩、细节、表演还是音乐上都处理得合理恰当,为影片打造了一幅“昨日琼楼玉宇今日黄花辛酸”!的凄凉景象。十分钟的短片,可以引发我们诸多思索,从广义上讲,假如把我们人生的无数个十分钟连贯理顺,或许就是我们的一生;从狭义上讲,面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十分钟,我们是把握它、体验它,还是随波而逝呢?
有人说,看完《十分钟年华老去》留给他最强的是让-吕克·戈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中》。而当他在回忆起十五部短片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陈凯歌的《百花深处》。的确,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之一的中国元素电影,它独特的表现手法真正触动了中国人那根敏感的神经,让人经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