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直航鱼雷

2025-05-21 18:01: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鱼雷定深, 楼上说过了, 不再重复. 深度越大, 越不容易被发现, 而且爆炸的破坏力也越大. 但是要注意查询船只识别手册,看看目标的吃水深度, 免得鱼雷从船底溜过去不爆炸.

鱼雷并不依赖发射管定向, 他可以依据事先设定的偏离角(大体上是一套陀螺仪

), 在潜艇前方呈扇面发散攻击,鱼雷航迹跟船首指向的偏离角可以超过左右各90°.

甚至可以划出大环形航迹, 发射后从侧面绕行, 攻击迎面而来的或者尾随的驱逐舰了.  在没鱼雷没有设定航迹的功能之前, 攻击迎面或尾随的船只是不可能的, 因为即使命中了, 鱼雷跟目标撞击角过小, 不能触发引信; 

在第一轮接触没有命中的情况下, 会沿着预先设定的Z形航迹, 在目标的航线上继续搜索增加命中的机会.

鱼雷的速度是可调的, 速度越快,射程越短, 根据需要选择,在发射前设定. 至于提前角等参数, 潜艇有专门的计算机, 机械式的, 手摇齿轮运算, 并结合查表.

当时的主力是热动力鱼雷, 动力强, 速度快, 射程远. 但内燃机的废气会产生气泡, 形成一条鱼雷航迹, 暴露鱼雷和潜艇的位置. 最好是在入夜以后, 从背光一侧发动攻击, 但要小心潜望镜反光; 如迫不得已, 必须在日间发起进攻, 就选择跟海浪平行的发射角度, 用波浪掩盖鱼雷航迹.

还有就是电动鱼雷, 速度慢(比热动力鱼雷慢30%), 射程近(不到热动力鱼雷的50%), 但是没有气泡, 隐蔽性好, 对方不易察觉. 但是鱼雷航行时间更长, 估算轨迹的难度增加, 精度下降, 需要冒风险尽可能接近船队.

回答2:

控制鱼雷深度的这个东西叫定深装置,也叫定深器,这个复杂的装置内部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压力阀和摆锤,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鱼雷航行在规定深度时,压力阀上膜片所承受的水压和摆锤所承受的弹簧力量相等。鱼雷的定深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的力量来调整。也就是说,当压力阀上膜片所承受的水压和摆锤所承受的弹簧力量相等时,鱼雷的升降舵就会自动改平,这样一来,鱼雷也就航行在预定的深度了。定深器里的这个定深簧不是个普通的弹簧,它属于一种精密弹簧,是定深器组件中的一个敏感零件,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与精密的纵倾机构配合在一起,是保证热动力自控鱼雷航行深度的关键部件。为攻下这个难关,1964年,我国705研究所组织了有干部、技术人员、老工人参加的技术攻关小组,历经30多个昼夜,失败54次,终于攻下了定深簧热处理工艺关。现在国外鱼雷也有一些先进的定深装置,名称也改叫电子深度传感器了,但咋变化,它所起的作用也还是定深,其原理总还是离不了水压这个物理效应。鱼雷的射击弹道是一门高深的理论,因为不论是直航鱼雷还是自导鱼雷,在进行攻击时都需要事先装定好射击诸元,如提前角、鱼雷航深、以及鱼雷搜索方式等等,这些都需要根据探测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计算。
在二战时期,又没有计算机,只能靠舰长、副舰长在发现敌舰之后自己用笔计算。一般情况下,定深都是按照通常的商船吃水深度设定好的。如果需要调整,就要人工打开鱼雷上的密封圈,调节弹簧的力量。
至于方向,就要整个潜艇移动,发射管是固定在潜艇上面的,无法移动。等潜艇移动到计算好的航向上,鱼雷发射出去,就是按着这个事先预定的弹道航行直到命中目标的,如果目标发现有被攻击的可能而进行机动规避,即变化航向或深度,那么鱼雷是没有办法也随着变化的,这就是直航鱼雷命中率低的主要原因,因为弹道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目标变化而变化,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实际上在潜艇对潜艇使用直航鱼雷或声自导鱼雷攻击时多采用多雷齐射的方法,以提高命中率,让你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在二战时期,德国狼群刚开战时就因为接受的一批鱼雷,定深器的密封不严,定深器漏水,丧失了大量的战机。
还有一次,一支“狼”瞄上一支船队,一起放出了鱼雷舱的所有鱼雷,但是最可惜的是,船队正好到了防潜规定时间,所有商船转向。鱼雷全部射空。鱼雷机空投的鱼雷和潜射的鱼雷在稳定方式,一般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在飞机上扔下来鱼雷,因为入水时的冲击力,会沉得很深,接着才会一边航行一边浮起来。
在偷袭珍珠港中,日本鬼子要在鱼雷的尾翼上安装上木制的辅助尾翼,就是因为珍珠港水浅,距离短。如果凭借鱼雷自己从飞机上投下,再自动的航行,最大的可能就是直接撞进港里的泥巴里面,或者就是从军舰下面驶过,撞上码头。
日本鬼子低空投弹,防止鱼雷直接撞进港里的泥巴里面;在鱼雷的尾翼上安装上木制的辅助尾翼,就是让鱼雷加速上浮。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军也没有想到日本鬼子会这样偷袭,所以连防鱼雷网也没有布置。

回答3:

定深还真是靠尾翼,航行稳定也是靠尾翼。定向是靠发射管。
那个时代的鱼雷除了发动机,引信不同。其他都一样。不过德国有线导鱼雷。但是战绩却没有明确的记录。
空投鱼雷,潜射鱼雷的稳定方式是一样的,偷袭珍珠港的日本鬼子的空射鱼雷是用356毫米的战列舰的穿甲弹改造的。稳定尾翼是木制的,在偷袭前做了无数次试验,使这个鱼雷投入水中后深度不会超过5米。

回答4:

一般鱼雷就是靠发射时赋予的方向。其实误差挺大,尤其是海况恶劣时。再加上鱼雷航迹明显,很多船都能躲掉一些鱼雷。鱼雷很重,又直又长,保持稳定还是很轻松的。空投的鱼雷入水之前有降落伞减速,入水之后就没什么了。

回答5:

这里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http://hi.baidu.com/handesy/blog/item/247ff18b7290107d9e2fb4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