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鹦鹉鱼变白可能是水的问题,鹦鹉鱼本身属于杂交鱼类,基因不是很稳定,水质和水温不达标,都会引起体色的变化。
2. 鹦鹉鱼变白也可能是环境问题;如果是新买的鱼,对新环境不适应,褪色变白很正常。
3.惊吓问题,鹦鹉鱼天生胆小,受到惊吓以后变白,也是常有的事。
4.鱼的问题,有的鱼在鱼店的时候红得发紫,可买到家里后没有多长时间就退色了,而且背部的皮下有明显的黑斑。这种鱼是经过人工打色的,褪色后很难恢复。
5. 鹉鱼变白还有可能是饲料问题,鹦鹉的主食应该是增红性颗粒饲料,喂其它饲料或者小鱼也会引起褪色。
6.换水问题,给鱼换水时温差大,换水量大,或者换水太勤也会对体色造成影响。
7.灯光问题,养鹦鹉应该配红色的灯光,每天开两小时有诱色的作用,如果用白灯照的话,把鱼照成白的一点也不新鲜。以上提到的,除了第四点以外,其它的都可以恢复。
鹦鹉鱼变白时,不要盲目下结论,要先观察一下鹦鹉鱼的生活状态,有什么改变,一步步的改善,最后再观察是不是鱼的问题才使鹦鹉鱼变白。
还有一些人分析鹦鹉鱼变白的原因时,认为是两个方面导致的,1.水的溶氧量不够,鹦鹉鱼天生的呼吸器官缺陷导致它需要更多的氧,当水中缺氧了可能别的鱼没什么反映但是鹦鹉鱼就会马上全身变白并开始浮头。另一方面就是水质问题,鹦鹉鱼喜欢老水,不建议经常换水,一般一周换掉四分之一就可以,若是换水量过多轻则鱼身上出现黑斑,或全身泛白,重则死亡!
鹦鹉鱼变白是怎么回事?阅读了上面的内容,你明白了吗?
受惊吓,或者水温低,水温调到28和30度左右,喂点虾干或宝增红,慢慢会红起来的
一、关于鹦鹉鱼的颜色
1、温度:
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
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
A. 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 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D. 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
二、关于水混
1.如果老缸水混,请检查过滤系统中的滤材是否老化,是不是与硝化菌落的平衡被打破有关。
2.如果新缸新水水混,请注意是不是硝化菌落未建立完善,或者入缸的鱼量激增打破了硝化菌落的平衡,造成水中有害物质激增,这就要换1/3水,稀释有害物质的浓度,在滤棉上适量添加硝化菌种,促进硝化系统完善起来。
总之,水中不光有我们能看到的鱼,还存在着与鱼息息相关的各种有益菌种、有害菌种,以及鱼儿代谢的粪便、菌种对鱼粪便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的不断分解过程。这些,保持在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水质清澈,才称之为水好。水好鱼儿才会靓!
以鱼会友知音聚,切磋解惑步步高。水清鱼靓精神爽 ,怡心养性事事顺!
——鹦鹉鱼之巅论坛(由超版:超级鹦鹉,版主:thestar 共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