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不忘传统文化,小鹏汽车G3接受书法文化洗礼,之兰亭游记

2025-05-13 22:41: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今天又是周末,闲来无事,小鹏G3为我服务一周,不忘提醒我周末出去放松。于是我就继续在G3的陪伴下到本地4A级景区、全国文保单位、书法圣地兰亭游览。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占地二百多亩。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但是兰亭真正出名还是那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 天气不错,阴凉爽朗,难得在夏天有这样的天气状态,出门前给小鹏G3洗了车,辛苦了一周也应该清洗一下了,之后我开着科技装备加身的小鹏G3来到兰亭景区,景区停车场在改造提升,我停在景区附近,先给美美的G3来几张定妆照。不同角度都透露出一种线条感,展示了设计的美感。

言归正传,将车停进停车场后,换票进入景区,由于疫情影响,游客不是很多,来到景区的第一印象是环境确实不错,正如王羲之写的“茂林修竹、崇山峻岭”,这个地方真适合夏天过来,基本晒不大太阳,抬头就是竹林遮阴。

书法文化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每个人都离不开写字,书法恰恰是通过书写来体现美感,力度线条情感的体现。首先我穿过竹林小道来到“鹅池”,“羲之爱鹅”的典故我早有耳闻,迎接我们的是姿态优美,可爱有加的大白鹅。千姿百态的大白鹅倒影在水中更加让人难忘。鹅池旁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合写。这块碑称之为“父子碑”。

告别“鹅池”再转个弯,映入眼帘是“蘭亭”碑,“兰亭碑亭”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蘭亭”碑受损后,“亭”字上面的一点是老百姓摸出来的,这个碑就称为“君民碑”。

再继续参观的是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 ??????? 王右军祠四面环荷花池,是康熙年间所建,环境幽雅,进门见山,祠中有池,即墨池,池中有亭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融为一体,独具匠心。

出了右军祠,在荷花池后面就到了“御碑亭”,御碑亭又称为祖孙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来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此碑高6.8米,宽2.6米,重18吨,三万六千斤,这么大的碑,祖孙两代皇帝又同刻一碑,这还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堪称国宝,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了。

参观完了兰亭几大主要景点,我就边走边拍,看到很多游客都在拍荷花,我也拿起手机拍了几张,沿着台阶一路来到景区的水系——兰亭溪,一水两岸原生态,一副自然好风光。

沿着水边可以抵达书法博物馆,这个是国内目前书法类最大的博物馆,陈列布展也算是精品,至少我看上去运用了很多比较先进的表现方式,投影,多媒体,实体,复制品都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正所谓用先进科学和传统文化碰出火花。出了展厅我还去文创店看了下很多小产品都是出自兰亭书法文化,如果有喜欢的买了带回去,真是把“兰亭的故事”带回家了。

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小鹏G3也该和我回家休息了,开着科技配置十足的小鹏汽车,来到中国传统文化高地兰亭,真所谓是一场科技生活遇到传统文化,一种不能忘本的精神得到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