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件事不满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怨别人办事不合规矩。
读音:tiāo lǐ
举例:
1、抠(吝啬)、
2、嘎、黑(要价贵)、
3、皮(顽皮,淘气)、
4、前儿(时候)
5、明个(明天)、
6、鼓捣(弄)、
7、 噶拗、杠唧(叫真)、
8、吗玲(蜻蜓)、
9、夜个(之前) 、
10、撂下(放下)。
扩展资料:
东北话分布在除辽东半岛以外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全境、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等),使用人口约1.2亿。
东北官话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广义的东北话指除了包括东北官话外,还包括辽东半岛南部的东北人使用的胶辽官话。
辽北地区至黑龙江的东北话接近普通话,哈尔滨话就是其中的例子。
腔调:
有别于很多外地人的猜测,其实大体上东北地区越往南,口音腔调越重,“东北味”越浓。
黑龙江和吉林以及蒙东的东北官话接近普通话,口音轻;而靠近河北的辽宁则大部分地区口音腔调比较重,是不少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
词汇:
东北话有大量独有的方言词,个别汉语通用词在东北话中的发音也不同于普通话,其中少量词汇源自满语、俄语和日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话
东北话讲“挑理”的意思是:就是对某件事不满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读音:tiāo lǐ
近义词:
找碴 [ zhǎo chá ] :亦作“ 找茬 ”。找岔子。
造句:
(1)他只是存心挑理,别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2)他挑理跟服务生打了一架,最后进了监狱。
(3)和他的邻居挑理打架是一件蠢事.
(4)关于我怎麽穿衣打扮,我希望你别挑理.
(5)任何挑理打起架来的人就会立刻被撵出去。
(6)不要惹她!她并没有挑理和你吵架!
(7)慈禧皇太后不喜欢这个皇后儿媳妇,常挑理难为这位小皇后。
(8)余幼华于是认为李某与何某是一伙的,故意挑理欺负自己,遂起意报复。
(9)此后他处处挑理,终于在当年4月7日派手下郭庆山将其杀死。
(10)可是,这个阴影却在崔某心里挥之不去,他时常故意挑理打骂妻子,老实巴交的妻子一直忍气吞声。